[发明专利]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模型协同暴力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58824.4 | 申请日: | 2020-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2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 发明(设计)人: | 杨晨;张嘉森;滕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艾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V40/20 | 分类号: | G06V40/20;G06V20/40;G06V20/52;G06V10/82;G06N3/045;G06N3/08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壹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1 | 代理人: | 师勇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神经网络 模型 协同 暴力 检测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模型协同暴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训练神经网络模型A、神经网络模型B及构造运动检测模型,其中,神经网络模型A检测单帧图像中的个体,其输出为单帧图像中的人数;神经网络模型B检测一组连续图像中的暴力行为,其输出为一组连续图像中暴力行为存在的概率;运动检测模型检测多帧图像中物体的运动幅度,其输出为物体运动幅度值;
步骤2:接入监控摄像头;
步骤3:实时读取监控摄像头中的下一帧图像;
步骤4:对所读取的图像进行预处理,使该图像成为神经网络模型A输入的标准格式;
步骤5:将该帧图像输入神经网络模型A,神经网络模型A输出该帧图像中的人数,若输出结果大于预设的阈值A,则执行步骤6;否则令暴力检测概率为0,执行步骤9;
步骤6:将该帧图像输入到运动检测模型,若输出结果大于预设的阈值B,则将该帧图像保留至神经网络模型B的输入集合中,并执行步骤7;否则清空神经网络模型B的输入集合,令暴力检测概率为0,执行步骤9;
步骤7:检查神经网络模型B的输入集合,当神经网络模型B的输入集合中视频帧的数量大于预设的阈值C时,则将该集合中的视频帧进行预处理,使其成为神经网络模型B输入的标准格式,然后执行步骤8;否则执行步骤3;
步骤8:将步骤7处理后的数据输入神经网络模型B,神经网络模型B输出该组图像中存在暴力行为的概率;
步骤9:展示实时暴力检测概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模型协同暴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还包括:
子步骤1:构造神经网络模型A的数据集A,使用构造的数据集A训练神经网络模型A;
子步骤2:构造神经网络模型B的数据集B,使用构造的数据集B训练神经网络模型B;
子步骤3:载入神经网络模型A,并设定阈值A,阈值A为触发运动检测模型的临界值;
子步骤4:载入运动检测模型,并设定阈值B,阈值B为存储视频帧到神经网络模型B输入集合的临界值;
子步骤5:载入神经网络模型B,并设定阈值C,阈值C为触发神经网络模型B的临界值;
子步骤6:选取视频数据测试神经网络模型A、运动检测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B,以检测其是否正常载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模型协同暴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中,将暴力检测概率按照曲线的形式实时绘制并展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模型协同暴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网络模型A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体系结构,其输入为一帧图像,其输出为数字,该数字表示所输入视频帧内的人数;神经网络模型B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融合的体系结构,其输入为一组图像,其输出为该组图像中是否包含暴力行为的概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模型协同暴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检测模型为帧差模型、光流模型、梯度模型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模型协同暴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采用相隔固定帧或固定时间的方法从监控摄像头中读取图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模型协同暴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包括对图像进行降采样、尺度变换、灰度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艾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艾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882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