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学习的随堂扫码评教数据有效性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8633.8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6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宋嘉伦;衣杨;赵福利;王馥君;陈敏;朱艺;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10/0639 | 分类号: | G06Q10/0639;G06N3/0464;G06N3/084;G06F18/243;G06Q50/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学习 随堂扫码评教 数据 有效性 分析 方法 | ||
1.基于深度学习的随堂扫码评教数据有效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随堂扫码评教数据收集,根据随堂扫码评教系统对评教数据进行收集,对每条评教数据与其相应的教师、课程及学生信息进行量化操作并组合,得到未标记的评教数据集;
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在课间,学生通过使用智能移动设备扫描评教二维码打开评教Web页面,并用自身的教务系统账号登录;
S12:填写的教学评价问卷包含10个选择题,每个选择题的选项包括差、一般、良和优四个等级;
S13:学生填写完毕并提交一份评教问卷后,服务器将从教务系统中查询到该份问卷的教师信息、课程信息以及学生信息,连同评教问卷中每道题的结果都进行量化操作再拼接后得到一条评教数据;处理完所有评教问卷后得到的所有评教数据,即为未标记的评教数据集;
所述的评教数据集每条评教数据格式如下:
{UID,课程ID,课程类别,课程出勤率,教师教龄,教师性别,学生年龄,学生性别,学生院系,学生专业,学生必修课平均成绩,学生选修课平均成绩,学生平均每学期所修课程数,学生当前学期所修课程数,学生出勤率,学生心理测评成绩,评教题1结果,评教题2结果,……,评教题10结果,有效性}共包含27项信息,其中:“有效性”字段的值默认为0;
S2:对教数据集进行预处理,首先对未标记的评教数据集中的每条评教数据进行标记,然后将评教数据集划分成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
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针对于每门课程,具体操作为:
假设课程ID为1,在全校师生中随机选取n≥5位教师,m≥5位学生,要求每人至少旁听该门课程4个课时,且m位学生应从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中抽取;由这m+n个人填写该课程的教学评价问卷,得到m+n条评教样本,记为Set_Standard,其中每条评教样本格式如下:
{课程ID,评教题1结果,评教题2结果,……,评教题10结果}
在评教数据集中筛选出所有课程ID为1的评教数据,记为Set_Unlabled,假设Set_Unlabled共有N条评教数据,将其中每条评教数据记为Ui(1=i=N),和Set_Standard中的每条评教样本Sj(1=j=m+n)作对比;若存在Sj,使得Ui和Sj的10个评教题的结果中至少有4个是对应相同的,则把评教数据集中Ui对应评教数据的“有效性”字段的值更新为1;
S22:在对每门课程都执行过步骤S21后,即完成了对评教数据集中每条评教数据的标记,然后从评教数据集中随机抽取60%、20%和20%,分别为训练集train_set、验证集valid_set和测试集test_set;
S3: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使用训练集中的数据对深度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训练,使用多组不同的超参数进行多次训练后得到多个候选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深度神经网络由上下两部分构成,每部分都包含8层,其中5层为卷积层,3层为全连接层;
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评教数据集中的每条数据在输入深度神经网络前,被分为data和label两部分数据,其中:
data是由{课程ID,课程类别,课程平均出勤率,教师教龄,教师性别,学生年龄,学生性别,学生院系,学生专业,学生必修课平均成绩,学生选修课平均成绩,学生平均每学期所修课程数,学生当前学期所修课程数,学生出勤率,学生心理测评成绩,评教题1结果,评教题2结果,……,评教题10结果}所转换成的5*5的二维矩阵;label为“有效性”字段的值;
S32:在train_set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借助BP反向传播算法和梯度下降算法训练深度神经网络的参数,训练过程中,验证集valid_set用于判断模型是否过拟合,训练完成后得到1个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S33:使用10组不同的超参数,重复进行10次步骤S32,得到10个候选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S4:筛选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测试数据集测试各个候选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效果,筛选出效果最优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评教数据进行有效性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863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