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频连接器及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58626.8 | 申请日: | 2015-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5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森·泰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睿逻辑国际半导体有限公司;思睿逻辑国际(英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29/00 | 分类号: | H04R29/00;H04R5/04;H04R3/12;H04R3/00;H04R1/10;H01R24/5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郭四华 |
| 地址: | 英国苏格***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 连接器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到音频附件(20)的装置(10),所述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到音频附件(20)的插孔插头(25)的插孔插座(14);连接到第一插座触点(428)的接地,该第一插座触点(428)被定位成与插头(25)的接地回路极紧密配合。插孔插座(14)包括也被定位成与插头(25)的接地回路极紧密配合的第二触点(432)。激励放大器(416,418)包括耦合到第二触点(432)的输入并被配置成将存在于第二触点(432)处的信号叠加到接收到的扬声器信号上。它可以实现减少可能使立体声声像失真或变模糊的串扰。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母案申请为中国国家申请号201580082177.3,“音频连接器及电路”,申请日2015年6月4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纳插头的连接器,例如插孔插座,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这种连接器的主机设备,允许具有合适插头的音频附件装置连接到该主机设备。
背景技术
具有音频输出和/或音频输入的许多装置(诸如移动电话机、平板、计算机等)具有插座,允许具有合适插头的音频附件装置(诸如耳机)连接到该装置。图1示出音频系统,其中音频附件20(具体地,耳机)通过插孔插头25连接到主机设备。主机设备包括电路11,该电路11连接到插孔插座中的多个触点26。图1示出插孔插头25插入到插孔插座中使得插孔插头25上的极与触点26电气接触的情况。
图1示出由相应信号源VinL和VinR激励的左激励放大器102和右激励放大器104。信号源VinL和VinR可以例如包括由接收到的数字音频信号激励的数字-模拟转换器(DAC)。这些激励放大器102,104通过相应插孔插座触点耦合到相应插孔极L和R。然后,来自激励放大器102,104的信号被分别传递到耳机20中的左扬声器和右扬声器。
图1还示出作为经由相应触点耦合到插孔插头的麦克风极(即,极M)的麦克风前置放大器的放大器106。因此,放大器106接收来自耳机20中的麦克风的信号。
插孔插头25的极G为通过其他三个极L、R和M的信号路径提供公共接地返回路径。
本例中,插头和插座布置被示出为是3.5mm 4-极(尖/环/环/套,TRRS)插孔插头和插孔插座布置。小尺寸的这种插座只允许插座内的插孔触点与已插入插头的圆柱形极之间的小面积物理接触,所以只允许小面积电气接触。
因此,一个或更多个相应插孔触点与相应极之间可能有明显的接触电阻,由于腐蚀或异物,接触电阻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图1还示出在接地插孔极G(即,节点X4)与靠近电路11的接地基准点X3之间的接地路径中可能有包括插孔接触电阻的各种寄生电阻。这些各种寄生电阻被示出归并为单一电阻元件RG。插孔插头的麦克风极M与经由相应插孔插座触点的麦克风前置放大器106之间也可能有类似寄生电阻,图1示出类似地归并为单一电阻元件RM的这些寄生电阻。
激励放大器电路102,104的输入信号VinL和VinR以及所得缓冲输出VoutL和VoutR可以以对于激励放大器电路102,104而言是本地的某个接地点X1为基准。麦克风前置放大器106可以明示或暗示以对于前置放大器106而言是本地的接地点X2为基准。通过仔细设计PCB上和/或集成电路中的本地接地平面或接地轨迹,这些接地可以保持为接近于公共接地基准点的电压,即实现电路11的集成电路的接地引脚,该公共接地基准点又可紧密地耦合到某个本地接地基准点X3。然而,施加于左扬声器和右扬声器的电压信号VoutL和VoutR可引起通过插孔接触电阻和由RG所示的PCB迹线电阻的相应接地回路电流,所以插孔的极(节点X4)上的接地电压与X3处的电压可能会有很大不同,且还会通过这些接地回路电流中与施加电压VoutL和VoutR的交流信号分量对应的交流信号分量进行调制。
图2是示出图1的系统的更详细的电路图。
因此,图2示出耳机20的左扬声器108、右扬声器110和麦克风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睿逻辑国际半导体有限公司;思睿逻辑国际(英国)有限公司,未经思睿逻辑国际半导体有限公司;思睿逻辑国际(英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86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获取视频流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嗅觉系统、气味识别装置、气味识别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