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绒毛效果的实现方法、装置和终端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57348.4 | 申请日: | 2020-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2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展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19/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刘静 |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绒毛 效果 实现 方法 装置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绒毛效果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终端,涉及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获取待模拟绒毛效果的初始对象模型,并响应于模型复制指令,对其进行复制,得到预设个数的初始对象模型;每个复制得到的初始对象模型沿底层初始对象模型的法线方向相对于底层初始对象模型依次挤出对应的预设偏移量;再将预设个数的初始对象模型合并为一个模型,得到用于模拟绒毛效果的目标对象模型。该方法可以直接获取用于模拟绒毛效果的目标对象模型,无需进行多通道渲染,即可模拟具有多层效果的绒毛,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层渲染模拟绒毛效果的方法存在的性能消耗大、局限性较大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减少渲染次数、降低了性能消耗及配置需求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绒毛效果的实现方法、装置和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三维绘图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计算机绘图中。层渲染技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绒毛的渲染中。
目前层渲染技术主要是根据层来渲染毛发长度,利用多通道渲染功能,每一个通道渲染一层,使用法线将顶点位置挤出模型表面,通道及使用的层数越多渲染效果越好。但是随着绒毛的层数越多,每一个通道渲染一次,导致渲染次数越多,性能消耗大,并且此方案非常依赖多通道渲染功能,如果引擎没有提供多通道渲染功能,那么则以上的方案无法实现绒毛效果,即,现有技术中层渲染模拟绒毛效果的方法,存在性能消耗大、局限性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绒毛效果的实现方法、装置和终端,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层渲染模拟绒毛效果的方法存在的性能消耗大、局限性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绒毛效果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模拟绒毛效果的初始对象模型;响应于模型复制指令,对初始对象模型进行复制,得到预设个数的初始对象模型,且每个复制得到的初始对象模型沿底层初始对象模型的法线方向相对于底层初始对象模型依次挤出对应的预设偏移量;将预设个数的初始对象模型合并为一个模型,得到用于模拟绒毛效果的目标对象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顶点索引设置指令,对每个初始对象模型的顶点依次进行索引标记,得到每个初始对象模型的顶点的索引编号,索引编号用于表示每个初始对象模型被渲染的顺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每个初始对象模型的顶点依次进行索引标记,得到每个初始对象模型的顶点的索引编号,包括:获取每个初始对象模型的第二套贴图坐标;根据得到的每个初始对象模型的第二套贴图坐标分别对对应的初始对象模型的顶点进行索引标记,得到每个初始对象模型的顶点的索引编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将每个初始对象模型的顶点的索引编号按顺序存储于索引缓存区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每个初始对象模型的第二套贴图坐标设置操作,设置每个初始对象模型的第二套贴图坐标的值,第二套贴图坐标用于保存针对预设偏移量的增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每个初始对象模型的第二套贴图坐标的值,包括:根据每个初始对象模型对应的预设偏移量的预设倍数,设置每个初始对象模型的第二套贴图坐标的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绒毛材质设置操作,对每个初始对象模型对应的材质参数进行设置,材质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初始对象模型的透明度、毛发密集度、毛发通透度、毛发颜色强度、初始对象模型相对于底层初始对象模型的目标偏移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材质参数为初始对象模型的透明度时,对每个初始对象模型对应的材质参数进行设置,包括:根据预设的绒毛噪波贴图和每个初始对象模型的第二套贴图坐标确定对应的初始对象模型的透明值;根据获得的透明值设置每个初始对象模型的透明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未经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73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