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热凉爽面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57095.0 | 申请日: | 2020-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7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 发明(设计)人: | 丘日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蓝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36;B32B9/02;B32B9/04;B32B27/28;B32B17/02;B32B17/12;B32B27/12;B32B5/06;D03D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凉爽 面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热凉爽面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内层干爽面料材料的选取和纺纱,S2、内层干爽面料的成形,S3、外层隔热面料材料的选取和纺纱,S4、外层隔热面料的成形镀层处理,S5、隔热凉爽面料的成形,本发明涉及纺织材料加工技术领域。该隔热凉爽面料的制备方法,可实现通过采用凉爽面料和隔热面料组合式设计,来既保证面料的凉爽又能够达到长期隔热的效果,很好的达到了通过采用聚酰亚胺合成纤维和高硅氧棉纤维编织成面料,并在该面料上镀有铝层,来提高面料的隔热效果的目的,大大增强了面料的隔热效果,避免了面料在长时间使用或清洗过程中,导致面料隔热效果降低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隔热凉爽面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面料按织造方法分,有纬编针织面料和经编针织面料两类,纬编针织面料常以低弹涤纶丝或异型涤纶丝、锦纶丝、棉纱、毛纱等为原料,采用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罗纹平针组织,双罗纹平针组织、提花组织,毛圈组织等,在各种纬编机上编织而成,纺织面料分为:
1.柔软型面料,柔软型面料一般较为轻薄、悬垂感好,造型线条光滑,服装轮廓自然舒展,柔软型面料主要包括织物结构疏散的针织面料和丝绸面料以及软薄的麻纱面料等。
2.凉爽型面料,挺爽型面料线条清晰有体量感,能形成丰满的服装轮廓,常见有棉布、涤棉布、灯芯绒、亚麻布和各种中厚型的毛料和化纤织物等,该类面料可用于突出服装造型精确性的设计中,例如西服、套装的设计。
3.光泽型面料,光泽型面料表面光滑并能反射出亮光,这类面料包括缎纹结构的织物,最常用于夜礼服或舞台表演服中,产生一种华丽耀眼的强烈视觉效果。
其中凉爽型面料最受人们喜爱,目前的隔热凉爽面料,大多是直接在普通涤纶面料上涂染反光染料,从而达到隔热的效果,然而,这样的隔热效果较差,由于面料在长时间使用或清洗过程中,反光染料会脱落,导致面料隔热效果降低,不能实现通过采用凉爽面料和隔热面料组合式设计,来既保证面料的凉爽又能够达到长期隔热的效果,无法达到通过采用聚酰亚胺合成纤维和高硅氧棉纤维编织成面料,并在该面料上镀有铝层,来提高面料的隔热效果的目的,从而给人们使用隔热凉爽面料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热凉爽面料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隔热效果较差,由于面料在长时间使用或清洗过程中,反光染料会脱落,导致面料隔热效果降低,不能实现通过采用凉爽面料和隔热面料组合式设计,来既保证面料的凉爽又能够达到长期隔热的效果,无法达到通过采用聚酰亚胺合成纤维和高硅氧棉纤维编织成面料,并在该面料上镀有铝层,来提高面料的隔热效果目的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隔热凉爽面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内层干爽面料材料的选取和纺纱:首先选取清洁处理后的天然凉爽纤维、导湿干爽型涤纶长丝、CoolTech导湿排汗纤维和Coolnice导湿排汗凉爽纤维,然后将各纤维通过纱线成形设备卷绕成形纺织丝线,分别制成天然凉爽纤维纱线、导湿干爽型涤纶长丝纱线、CoolTech导湿排汗纤维纱线和Coolnice导湿排汗凉爽纤维纱线;
S2、内层干爽面料的成形:将步骤S1制成天然凉爽纤维纱线、导湿干爽型涤纶长丝纱线、CoolTech导湿排汗纤维纱线和Coolnice导湿排汗凉爽纤维纱线分别安装于面料纺丝设备上,通过经纬纺丝布局进行编织,从而编织成内层干爽面料;
S3、外层隔热面料材料的选取和纺纱:选取清洁处理后的聚酰亚胺合成纤维和高硅氧棉纤维,然后将各纤维通过纱线成形设备卷绕成形纺织丝线,分别制成聚酰亚胺合成纤维和高硅氧棉纤维纱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蓝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蓝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7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
- 下一篇:停车场智能引导机器人及智能引导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