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6340.6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8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尹炳坤;黄长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徐世俊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本发明所述显示基板通过增设第一功能层、第二功能层及第一偏振层能实现将原有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及光路系统整合至显示基板上;所述显示装置通过采用本发明所述显示基板并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增设光学层,能实现显示装置或显示设备的薄型化及轻量化,并能提高光源模组信赖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液晶显示产品已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对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轻量化要求也逐步提高。
然而,现有液晶显示装置通常采用“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的架构。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20和向显示面板20提供外部光的背光模组10。其中,所述显示面板20包括由阵列基板21、对置基板22和液晶层23构成的液晶盒以及位于所述液晶盒相对两侧的第一偏光片24和第二偏光片25。所述背光模组10包括背光源11、导光板12、散射层13、反射层14、扩散片15、第一棱镜片16和第二棱镜片17。
可见,在现有显示装置的架构中,背光模组10的组装工序复杂,且不利于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轻量化和薄型化。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有效能简化组装工序并能实现显示设备的轻量化和薄型化的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基板通过增设第一功能层、第二功能层及一第一偏振层,能实现对穿透所述显示基板的光的进行调整,最终实现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轻量化和薄型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一功能器件层,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一第一功能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与所述功能层器件层之间;以及,一第二功能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层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层与所述功能器件层之间;经由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入射的光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与所述第二功能层的接触界面处发生漫反射和折射。
进一步,所述第一功能层在朝向所述第二功能层的表面上阵列排布多个光学结构,经由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入射的光经所述光学结构汇聚并漫反射至所述第二功能层。
进一步,所述光学结构为棱形结构或梯形结构,所述光学结构的厚度为L1,所述光学结构的最大宽度为L2,则L1≥0.5L2。
进一步,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具有第一折射率a,所述第一功能层具有第二折射率b,所述第二功能层具有第三折射率c,则a、c及b满足以下关系:a≥cb。
进一步,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一第一偏振层,所述第一偏振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功能层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功能层和所述功能器件层之间并包括复数个线栅偏振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以及与所述显示基板相对设置的一对置基板。
进一步,所述对置基板包括一第二衬底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的一第二偏振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或者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进一步,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光学层,所述光学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背离所述功能器件层的表面上;一外部光经由所述光学层全反射后入射至所述第一衬底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63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