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垃圾箱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56313.9 | 申请日: | 2020-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3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菊明 |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12 |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9 | 代理人: | 汤冠萍 |
| 地址: | 21122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垃圾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垃圾箱,包括底座,壳体,供电组件,防护壳,集液组件,除臭组件,盖板,把手,内桶和红外测距传感器,通过设置除臭组件和红外测距传感器,当用户倾倒垃圾时,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到有人靠近,微处理器控制抽风机通电运行,将内桶内部的空气吸至除臭箱内,柱状活性炭层和精细活性炭层对空气中的异味进行吸附,且在内桶的内部形成负压环境,避免内桶内部的臭气散发到周围环境,提高用户的体验感,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通过设置集液组件,内桶内部的液体通过排液管输送到凹槽内,通过集液口输送到集液箱内,达到收集内桶内部液体的目的,实现垃圾的固液分离,便于固体和液体的集中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垃圾箱。
背景技术
公知的垃圾箱使用十分普及,但在设计研发和制造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减少垃圾病菌和病毒的传播上成了该类产品的一个技术瓶颈,而针对现有公共场所使用的垃圾箱来说,还是一个空白,只是单功能的卫生垃圾箱,其现有产品主要是基于对垃圾的收集和暂时的储存,现有垃圾箱用户在倾倒垃圾时,垃圾箱的臭气会散发到周围环境,降低用户的体验感,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急需研制一种多功能垃圾箱,以解决上述问题,且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为此,提出一种多功能垃圾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垃圾箱,设置的除臭组件和红外测距传感器,当用户倾倒垃圾时,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到有人靠近,微处理器控制抽风机通电运行,将内桶内部的空气吸至除臭箱内,柱状活性炭层和精细活性炭层对空气中的异味进行吸附,且在内桶的内部形成负压环境,避免内桶内部的臭气散发到周围环境,提高用户的体验感,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设置的供电组件,光伏控制器通过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通过逆变器为系统供电,采用绿色能源太阳能为系统供电,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降低电能的消耗,微处理器通电运行进行系统控,保证垃圾箱正常运行,设置的集液组件,内桶内部的液体通过排液管输送到凹槽内,通过集液口输送到集液箱内,达到收集内桶内部液体的目的,实现垃圾的固液分离,便于固体和液体的集中处理,排液阀便于定期排出集液箱内的液体,保证集液组件正常运行,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垃圾箱,包括底座,壳体,供电组件,防护壳,集液组件,除臭组件,盖板,把手,内桶和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壳体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的上方;所述集液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内部下方的中间位置;所述内桶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内部的上方,且内桶位于集液组件的上方,该内桶的下方设置有排液管;所述除臭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内部的一端;所述供电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内部的另一端;所述盖板铰链在壳体的上方,且盖板的尺寸与壳体的尺寸匹配;所述把手通过螺栓固定在盖板上方的中间位置,且把手采用U形;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前侧下方的中间位置;所述防护壳铰链在壳体远离除臭组件一侧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太阳能板,微处理器,光伏控制器,蓄电池和逆变器,所述太阳能板采用两个,且太阳能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的两侧;所述光伏控制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内部远离除臭组件一侧的上方;所述蓄电池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内部远离除臭组件的一侧,且蓄电池位于光伏控制器的下方;所述逆变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内部远离除臭组件的一侧,且逆变器位于蓄电池的下方;所述微处理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内部远离除臭组件的一侧,且微处理器与光伏控制器对齐。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通过导线与光伏控制器相连;所述微处理器通过导线分别与红外测距传感器和逆变器相连;所述光伏控制器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相连;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逆变器相连;所述逆变器通过导线与微处理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集液组件包括集液箱,凹槽,集液口和排液阀,所述集液箱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内部下方的中间位置;所述凹槽设置在集液箱的上方;所述集液口采用两个,且集液口开设在凹槽的中间位置;所述排液阀通过螺栓固定在集液箱远离除臭组件一侧的下方,且排液阀的末端贯穿至壳体的外侧,该排液阀的末端位于防护壳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菊明,未经王菊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63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钛合金阀杆激光增材修复方法
- 下一篇:激光焊接头和焊接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