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Q波段双通道无线收发信机的腔体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55774.4 | 申请日: | 2020-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4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李国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濠暻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张文杰 |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波段 双通道 无线 收发 结构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Q波段双通道无线收发信机的腔体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正面容纳腔和腔体背板,正面容纳腔设置在腔体背板上,正面容纳腔被金属薄片分割成十种电路安装腔体区,十种电路安装腔体区分别为A、B、C、D、E、F、G、H、I、S安装腔体区。本发明对用于Q波段双通道无线收发信机各部分进行隔腔处理,降低了射频各单元信号之间的辐射干扰,提高了发射支路和接收支路的性能指标,提高了整机系统的性能指标,同时也降低了生产调试的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Q波段双通道无线收发信机的腔体结构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增加信号传输带宽能够有效提高信息传输速率,但是,由于目前6GHz以下的频段可利用的带宽资源已经十分稀缺,尤其是很难得到较大的连续带宽,给移动通信的发展带来了瓶颈。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毫米波频段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未被开发的有价值的频段,所以毫米波频段的利用成为了无线通信系统演进和发展的大势所趋。Q 波段是指33~50GHz范围内的频段,相比于其他的毫米波频段,该频段具有较低的大气衰减,能够实现在室外场景的部署,而且此频段有大约9.5GHz的频谱可利用,受到业界更多关注。
Q波段双通道无线收发信机包含了中频部分、本振部分、射频部分、上变频器部分、下变频器部分、中频滤波部分、射频滤波部分、中频收发切换部分、射频收发切换部分以及电源和单片机控制部分等,射频各单元的信号辐射将会严重影响发射支路以及接收支路的性能指标,所以其腔体结构的设计至关重要。
现有腔体结构的不足主要有:射频各单元信号的辐射干扰严重,严重影响发射支路和接收支路的性能指标,从而影响整机系统的性能指标,同时也增加了生产调试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Q波段双通道无线收发信机的腔体结构,此腔体结构可以降低该收发信机中射频各单元信号之间的辐射干扰,提高发射支路和接收支路的性能指标,同时也降低了生产调试的难度。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 Q波段双通道无线收发信机的腔体结构,包括正面容纳腔和腔体背板,正面容纳腔设置在腔体背板上,正面容纳腔被金属薄片分割成十种电路安装腔体区,十种电路安装腔体区分别为A、 B、C、D、E、F、G、H、I、S安装腔体区,A安装腔体区为中频收发切换部分,位于正面容纳腔左短边内侧,B安装腔体区为上变频器部分,位于正面容纳腔一长边中部的内侧,C安装腔体区为发通道射频滤波器部分,D安装腔体区为功率放大器部分,位于正面容纳腔右短边,D安装腔体区与C安装腔体区相邻设置,E安装腔体区为射频收发切换部分,位于正面容纳腔右短边的中部,F安装腔体区为低噪声放大器部分,F安装腔体区与D安装腔体区相邻设置,G安装腔体区为收通道射频滤波器部分,H安装腔体区为下变频器部分,位于正面容纳腔另一长边的中部,I安装腔体区为本振部分,I安装腔体区位于正面容纳腔的内部,S安装腔体区为中频滤波器部分,S安装腔体区与H安装腔体区相邻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腔体背板的背面设置有电源和单片机,电源和单片机通过腔体背板上的通孔与正面容纳腔中容纳的电路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腔体背板上的通孔包括电源馈电通孔和单片机控制信号通孔,电源通过电源馈电通孔中的馈线为正面容纳腔中容纳的电路供电,单片机通过单片机控制信号通孔中的飞线控制正面容纳腔中容纳的电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Q波段双通道无线收发信机的腔体结构的使用方法,将电源与分别与腔体背板上的电源馈电通孔和单片机控制信号通孔连接,进行无线信号收发。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发明对用于Q波段双通道无线收发信机各部分进行隔腔处理,降低了射频各单元信号之间的辐射干扰,提高了发射支路和接收支路的性能指标,提高了整机系统的性能指标,同时也降低了生产调试的难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濠暻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濠暻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57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