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机组的消毒灭菌装置及其消毒灭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5739.2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6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茅俊伟;吕必金;刘燕敏;何焰;陈尹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5 | 分类号: | F24F11/65;F24F11/72;F24F11/64;F24F1/0071;F24F1/0093;A61L9/015;F24F110/10;F24F110/20;F24F110/65;A61L10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9 | 代理人: | 肖进 |
地址: | 201419 上海市奉贤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机组 消毒 灭菌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空调机组的消毒灭菌装置,包括:第一消毒风阀、第二消毒风阀、循环风管、自带风机的VHP消毒灭菌发生器以及PTC电辅热装置。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消毒灭菌装置的消毒灭菌方法。本发明利用VHP能生成大量游离的氢氧基,可以直接攻击微生物的细胞成分使其消亡的原理,对于具有类似细胞结构的真菌、细菌、病毒和芽孢,均能有效消毒。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常规消毒灭菌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的状况,本发明可利用停机时间做到自动在线快速消毒灭菌,可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消毒灭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组的消毒灭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保障室内空气质量是民用建筑通风空调的主要任务,通风空调机组的微生物污染会影响室内人员的健康。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对控制建筑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至关重要。目前,市面上主要的通风空调机组消毒灭菌手段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紫外线辐射,这也是目前空调机组消毒手段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其装置简便但消毒效果有限,必须长时间照射才能有效杀毒灭菌,其次电压、温度、湿度、及空气含尘率等都会对紫外线辐射的杀菌效果产生影响,且空调机组中配置的各种功能段配件会影响紫外线辐射的效果,所以此种方法仅常用于空调机组内盘管的表面消毒。
第二种是在通风空调系统中应用电消毒装置技术,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对此有客观的评价,认为至少目前不宜推广使用。且空调机组较为常用的两种电消毒装置,静电过滤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臭氧,而纳米光氢离子净化装置在表面二氧化钛图层有粉尘覆盖时会使杀菌效率大打折扣。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第8.3.5条规定:末级净化设施不得产生有害气体和物质,不得产生电磁干扰,不得有促使微生物变异的作用。这点可供民用建筑参考。
还有一种方法是常规的清洗消毒,常用的是化学消毒剂,如次氯酸钠、甲醛及环氧乙烷等。消毒效果虽好,但对空调机组本身及其管路系统有损伤,对消毒人员有暴露危害,需要做好个人防护。而且消毒后必须对空调机组及其管路系统彻底清洗,再进行干燥,以免化学残留及系统受潮再被污染。通常整个消毒、清洗过程十分复杂、烦琐、耗时,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需要将整个通风空调系统停用,只能用于季节性的定期消毒,难以实施随时按需消毒。
目前市场上通风空调机组消毒灭菌手段主要靠以上三种,并无其他更有效的方法。控制民用建筑室内(特别是送风系统)微生物污染的任何措施,必须对室内人员无害,才能实现舒适、健康的环境。尽管上述的三种常用方法对控制民用建筑室内微生物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各有弊端。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室内微生物污染,必须研发通风空调机组的在线运行消毒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空调机组的消毒灭菌装置及消毒灭菌方法,可在线快速消毒灭菌,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消毒灭菌效率。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调机组的消毒灭菌装置,空调机组的进风侧设置有进风阀,送风侧设置有送风阀和排风阀,消毒灭菌装置包括:
设置在空调机组的进风侧的第一消毒风阀;
设置在空调机组的送风侧的第二消毒风阀;
连通所述第一消毒风阀和所述第二消毒风阀的循环风管;
设置在所述循环风管的中间段,并且自带风机的VHP消毒灭菌发生器;以及
设置在所述循环风管内的PTC电辅热装置。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调机组内的VHP浓度监测装置。
优选的,所述空调机组内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外接DDC控制器。
本发明的上述消毒灭菌装置的消毒灭菌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57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样本检验操作平台
- 下一篇:一种硝基苯类有机非水系液流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