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T扫描全景实时监测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2643.0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03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傅鹏;曾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安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A61B6/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睿之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96 | 代理人: | 刘菊兰 |
地址: | 211113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t 扫描 全景 实时 监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T扫描全景实时监测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步骤:采用不同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包括整张病床和患者影像在内的多张图像,取不同相机在不同视角下拍摄的两张图像;分别对两张图像进行投影变换,计算出两张图像中病床的重叠长度,根据重叠长度进行图像拼接,得到全景图;定位人体关键点,包括人脸关键点;运动检测和面部表情检测。本发明通过多个相机采集图像,对图像进行投影拼接处理,生成CT扫描过程中的实时全景图,根据全景图实时无死角监控患者当前状态,使检测过程不会受到机架的遮挡,医生在扫描过程能够清晰看到患者状态,方便医生根据患者状态做出相应的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T扫描全景实时监测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前CT扫描流程中,缺少对患者扫描过程中进行监控的措施,因此无法记录检测患者扫描过程中的状态,例如:无法确定患者在扫描过程中是否发生运动;在患者注入造影剂时无法判断患者当前身体状态等。在公开号为CN110338835A的中国专利“一种智能扫描立体监测方法及系统”中,提出了一种通过相机辅助CT扫描的方案,整个识别过程依据采集的第一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得到体位信息,并且客观快速地判断出扫描区域,减少扫描操作人员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辅助扫描技师人工定位判断扫描区域,但该专利对相机采集到的图像处理时,并不能完全消除相机采集图像时的视野上的死角,仍存在受机架遮挡视野受阻的情况,且在持续采集的图像中不能实时反映出相机当前安装位置是否合适。
发明内容
技术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T扫描全景实时监测方法,其通过多个相机采集图像,对图像进行投影拼接处理,生成CT扫描过程中的实时全景图,根据全景图中实时无死角监控患者当前状态,使检测过程不会受到机架的遮挡,医生在扫描过程能够清晰看到患者状态,方便医生根据患者状态做出相应的措施。
技术方案:为实现这一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CT扫描全景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图像采集:采用不同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包括整张病床和患者影像在内的多张图像,取不同相机在不同视角下拍摄的两张图像,分别对应病床的初始位置和病床移动后的位置,标出两张图像中病床的四个角点的位置;
B、生成全景图:分别对两张图像进行投影变换,得到变换后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根据第一图像、第二图像中的病床的角点的位置及病床长度,计算出两张图像中病床的重叠长度,根据重叠长度进行图像拼接,得到全景图;
C、定位人体关键点:将得到的全景图输入训练好的关键点检测神经网络,输出关键点掩模,最终通过阈值判断找出掩膜中人体关键点的坐标,包括人脸关键点;
D、运动检测:按照步骤A至C的方法得到对应不同时刻的全景图,将当前全景图中人体关键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与之前时刻生成的全景图相比较,相对位置包括不同关键点之间的像素夹角和像素长度,若相对位置变化超出阈值,则患者发生移动;
E、面部表情检测:根据人脸关键点确定人脸位置,并对人脸表情进行分类,并输出识别结果。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取俯视视角下的图像,病床移动后的位置选取病床移动的最大位置。
优选地,分别采用相机一和相机二拍摄初始位置和最大位置的图片,记录病床初始位置、最大位置和移动距离,步骤B中全景图的生成步骤包括:
B1、分别在相机一拍摄到的初始位置的图像和相机二拍摄到的最大位置的图像中标记病床角点像素坐标,得到的每组角点像素坐标分别对应病床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和右下角;
B2、将病床标准角点坐标代入投影变换公式,求出投影变换公式的图像变换系数;
B3、将步骤B1得到的角点像素坐标分别代入投影变换公式,求出变换后的角点坐标,计算对应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安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安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2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