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歇喷气/水的倾角可调型斜板沉淀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1921.0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4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赵茜;张勇华;王洪波;蔡云龙;李梅;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C02F9/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歇 喷气 倾角 可调 型斜板 沉淀 装置 | ||
一种间歇喷气/水的倾角可调型斜板沉淀池装置,它涉及一种斜板沉淀池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间歇喷气/水的倾角可调型斜板沉淀池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斜板沉淀池内积泥较多,影响斜板沉淀池长期稳定运行和出水质量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水处理区和沉泥收集区,水处理区和沉泥收集区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本发明属于地表水、地下水处理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斜板沉淀池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间歇喷气/水的倾角可调型斜板沉淀池装置,属于地表水、地下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沉淀工艺作为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对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微污染水源水的水质,尤其是浊度、CODMn、病原微生物等参数的控制至关重要。沉淀池一般应用于混凝工艺之后,这样投加絮凝剂后的原水在形成大的易于沉降的絮凝体之后,在沉淀池中,絮凝体可在重力作用下快速沉降而得到去除。目前,针对不同的水源和水质,沉淀池采用多种多样的类型,如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管/斜管沉淀池等。相较而言,平流沉淀池和辐流沉淀池容易去除易于沉淀的絮体,而对未来得及沉淀以及不易沉淀的微小絮体则去除效果较差。根据理想沉淀池理论,在同样的处理效率时,沉淀池深度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在同样的处理水量条件下,沉淀面积愈大,沉淀池的效率愈高,因此,斜板沉淀池在沉淀池内增设一组斜板通过增大沉淀面积,改变板间水流流态为层流,未来得及沉淀以及不易沉淀的微小絮体被斜管捕获,不仅缩短了沉淀时间,还获得了高质量的出水。然而,当池子增加斜板分区分格后,虽可以提高沉淀效率,但斜管沉淀池斜板容易积泥,尤其是绒絮状积泥,难以清理,长期运行甚至堵塞斜板空间,增加排泥困难,甚至导致出水水质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斜板沉淀池内积泥较多,影响斜板沉淀池长期稳定运行和出水质量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间歇喷气/水的倾角可调型斜板沉淀池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水处理区和沉泥收集区,水处理区和沉泥收集区由上至下依次连接。
进一步的,水处理区包括由沉淀池外壁围成的沉淀池、多个斜板、多个倾角调节装置、边壁板、多个喷水/气系统和出水系统;边壁板、多个斜板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沉淀池内,边壁板的下端与沉淀池的内壁固定连接,每个斜板下端的倾斜轴心与沉淀池的内壁转动连接,每个斜板的上端与所述倾角调节装置连接,每个斜板上均安装一个喷水/气系统,出水系统安装在沉淀池的上部。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倾角调节装置包括斜板吊索、吊索滑动轨道和吊索轴心传动装置;斜板吊索的下端与斜板的上端连接,斜板吊索的上端与吊索滑动轨道的一端连接,吊索滑动轨道另一端的吊索轴心与吊索轴心传动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吊索轴心传动装置包括拉动杆、拉伸轨道和动力装置;拉动杆的一端与吊索滑动轨道的另一端连接,拉动杆的另一端通过拉伸轨道与动力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喷水/气系统包括曝气喷头、喷水/气喷头短管、喷水/气通道、螺栓接头、喷水/气软管、可伸缩供气供水总管和臭氧水供应组件,曝气喷头安装在斜板的表面,曝气喷头通过喷水/气喷头短管与喷水/气通道连接,喷水/气通道通过螺栓接头与喷水/气软管的一端连接,喷水/气软管的另一端通过可伸缩供气供水总管与所述臭氧水供应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臭氧水供应组件包括三通管、供水支管、高速水泵、水箱、供气支管和臭氧发生器,可伸缩供气供水总管与三通管连接,供水支管的一端与三通管连接,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高速水泵的出水口连接,高速水泵的进水口与水箱的出水口连接,供气支管的一端与三通管连接,供气支管的另一端与臭氧发生器连接。
进一步的,出水系统包括穿孔收集管、收集总管和出水泵,穿孔收集管水平设置在沉淀池内的上部,且穿孔收集管位于水面下,穿孔收集管与收集总管连接,收集总管与出水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1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