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脱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0545.3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1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唐兴隆;梁涛;李英;李平;代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F11/06 | 分类号: | A01F11/06;A01F29/02;A01F12/18;A01F12/2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代玲 |
地址: | 401329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脱粒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脱粒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依次连接的上料单元、一级柔性脱粒单元和二级强化脱粒单元,所述一级柔性脱粒单元包括第一分离筛筒及位于所述第一分离筛筒内的挤搓脱粒辊组,通过挤搓作用对玉米进行柔性脱粒;所述二级强化脱粒单元包括第二分离筛筒及位于所述第二分离筛筒内的齿钉脱粒辊,通过齿钉脱粒辊对玉米进行强化脱粒,玉米经所述上料单元送入所述一级柔性脱粒单元,并在所述一级柔性脱粒单元和二级强化脱粒单元中进行传输的过程中脱粒。本发明通过两级脱粒,能够提高玉米的脱粒分离效果,且脱粒及粉碎在一台机器上完成,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玉米脱粒装置。
背景技术
脱粒是农作物收获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将收割后玉米的谷粒从芯体上脱下,同时尽可能的将其他的脱出物如短茎秆、硬壳、杂物与谷粒分离出来,一般通过脱粒机实现农作物(如玉米)的籽粒与茎秆的分离,通过粉碎机实现对茎秆的粉碎。
现有的脱粒机及粉碎机大多为单一的机型,即脱粒机仅用于脱粒,粉碎机仅用于粉碎,这种功能单一的机型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因重复、多种投入而增加了使用成本,另外,需要单独操作,费时费力,操作过程繁琐无法一步到位。或者即使有些设备将脱粒与粉碎联合在一起,有的脱粒粉碎设备脱出的籽粒往往含有大量的杂物,分离效果不高,并且,有些也存在着秸秆粉碎不均匀的情况,导致粉碎不彻底,粉碎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玉米脱粒装置,能够提高对玉米的脱粒分离效果,并将玉米的脱粒和粉碎一起进行,去除繁琐的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脱粒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玉米脱粒效果不佳,脱粒机与粉碎机功能单一、效率低下、无法一次性完成玉米的脱粒和粉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脱粒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依次连接的上料单元、一级柔性脱粒单元和二级强化脱粒单元,所述一级柔性脱粒单元包括第一分离筛筒及位于所述第一分离筛筒内的挤搓脱粒辊组,通过挤搓作用对玉米进行柔性脱粒;所述二级强化脱粒单元包括第二分离筛筒及位于所述第二分离筛筒内的齿钉脱粒辊,通过齿钉脱粒辊对玉米进行强化脱粒,玉米经所述上料单元送入所述一级柔性脱粒单元,并在所述一级柔性脱粒单元和二级强化脱粒单元中进行传输的过程中脱粒。
进一步,所述上料单元包括输料筒和设置于所述输料筒内的传输结构,所述输料筒上设置有上料斗或者上料口,所述传输结构包括横向设置的输料轴以及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输料轴上的绞龙叶片,所述输料轴呈锥形结构,且其直径沿一级柔性脱粒单元输送方向逐渐增大,所述输料轴与其外围的输料筒之间形成传输通道,所述传输通道在径向上的尺寸沿输送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所述一级柔性脱粒单元和二级强化脱粒单元均水平设置,所述挤搓脱粒辊组与其外围的第一分离筛筒之间的距离、齿钉脱粒辊与其外围的第二分离筛筒之间的距离、传输通道末端的输料轴与所述输料筒之间的距离均与单个玉米的径向尺寸匹配。
进一步,所述挤搓脱粒辊组包括中间轴及沿所述中间轴周向布置的多个挤搓辊,每个所述挤搓辊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段螺旋传送部,且周向相邻的两个挤搓辊上的螺旋传送部在输送方向上错开。
进一步,所述挤搓脱粒辊组的两端均设置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主齿轮和与所述主齿轮啮合的多个副齿轮,所述主齿轮与所述中间轴连接,所述副齿轮与所述挤搓辊的辊轴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分离筛筒上设置有多组一级筛孔,且所述第一分离筛筒的内壁上沿周向布置有多个凸出的挤压条,所述挤压条沿第一分离筛筒的轴向设置有多个挤搓齿,且两个相邻的所述挤搓辊与一个挤压条之间形成玉米脱粒传送通道,在对玉米水平传送的同时形成三个方向的挤压支撑。
进一步,所述齿钉脱粒辊的外周上呈螺旋分布有多组齿钉,所述第二分离筛筒上设置有多个二级筛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未经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05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