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高效的高强度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47772.0 | 申请日: | 2020-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3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辉;杨晓彬;董伟东;周艳文;冯三苟;林丽华;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大地管桩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4/28;C04B111/27;C04B103/6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成本 高效 强度 防水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高强度防水混凝土,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碎石1000‑1200份,砂600‑700份,硅酸盐水泥250‑350份,粉煤灰60‑80份,稀释的环氧树脂40‑60份,防水剂5‑15份,水150‑170份,纳米碳酸钙60‑80份。本发明所提供的高强度防水混凝土,具备良好的抗压强度以及抗渗、防水、憎水的功能,简化了施工,缩短了施工工期,还能够减少防水剂的损耗、提高防水剂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成本高效的高强度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尤其节约防水剂并提高防水剂效率,还能够具备良好的抗压强度以及抗渗、防水、憎水的功能、简化施工。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为了使混凝土能够适应建筑需求,人们从各个方面研究了影响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混凝土本身的缺陷,并针对这些原因设计试验了无数种新型混凝土来改善其性能,例如再生混凝土、低强混凝土、轻质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智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等相继问世。由于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建筑材料的有效运用也是相当关注;在此背景下,只有专注于新型材料的研究,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才能最终实现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研究者通过各种试验,添加各类材料研制了功能不一的新型混凝土,其中纳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相对于普通混凝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谓纳米混凝土是用一定质量的纳米级别材料替代同等质量胶凝材料的新型材料混凝土,使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不仅提高了工程结构的质量、增加了混凝土强度、延长了建筑物寿命,而且对于一些重要的结构构件和关键部位构件有着重大的改善。
在现实应用中,合成混凝土中所使用的碎石、砂仍然包含大量石粉等细粉末,以及混凝土投料的粉煤灰由于表面积大、孔隙的问题,在与防水剂混合的过程中,会大量吸收防水剂,阻碍防水剂实际反应、降低防水剂效率、大大增加防水剂的使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高强度防水混凝土,不仅具备良好的抗压强度以及抗渗、防水、憎水的功能,简化了施工,缩短了施工工期,还能够减少防水剂的损耗、提高防水剂的效率。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防水混凝土,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碎石1000-1200份,砂600-700份,硅酸盐水泥250-350份,粉煤灰60-80份,稀释的环氧树脂40-60份,防水剂5-15份,水150-170份,纳米碳酸钙60-80份。其中,所述防水剂由如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憎水组分30-50份,减水组分5-10份,引气组分1-5份,分散组分30-40份。
进一步地,所述憎水组分为含氟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F-POSS和硬脂酸羟基氯化铬按照质量比为(5:1)-(3:1),所述减水组分为聚羧酸系减水剂,其重量百分比浓度为6-10%。
更进一步地,所述憎水组分为含氟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F-POSS和硬脂酸羟基氯化铬按照质量比为4:1,所述减水组分为聚羧酸系减水剂,其重量百分比浓度为8%。
进一步地,所述引气组分为烷基苯磺酸、松香热聚物或皂素,所述分散组分为重质碳酸钙。
进一步地,所述粉煤灰为低钙II级,细度为8-13%,需水量比为95-98%,烧失量为2-4.5%;所述砂为颗粒级配区为二区的中砂,细度模数为2.3-2.6,含泥量为2-2.6%,泥块含量为0.45-0.65%。
进一步地,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所述用于稀释环氧树脂的稀释剂为苯甲醇、甲苯、二甲苯的一种或混合组成,添加量为70phr-80phr。
更进一步地,所述用于稀释环氧树脂的稀释剂为苯甲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大地管桩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大地管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77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自适应巡航的前方弯道检测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HPB300圆钢抱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