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灯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2866.9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5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堀川彰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21S41/14 | 分类号: | F21S41/14;F21S41/24;F21S41/32;F21W107/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灯具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该车辆用灯具具有板状导光体,提高灯具点灯时及灯具非点灯时的外观设计性。作为板状导光体(32),构成为使来自光源的光在由在第1板面(32a)形成的多个反射元件(32As)进行全反射后,从其第2板面(32b)朝向灯具前方射出。此时,将各反射元件的表面形状设为半径Rs=R0.01~0.1mm的凹球面状,且将彼此相邻的反射元件相互的中心间距离(Ps)相对于上述凹球面的半径(Rs)而设定为5~15倍的值。由此,在灯具点灯时,使得多个反射元件看上去2维地大致均一地发光,另一方面,在灯具非点灯时,由于反射元件彼此间的通透部的存在而使板状导光体具有透明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板状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车辆用灯具,其构成为,使射入至板状导光体的来自光源的光在由在该板状导光体的第1板面形成的多个反射元件进行全反射后,从该板状导光体的第2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如上所述的车辆用灯具而记载有下述车辆用灯具,其构成为使来自沿板状导光体的后端面配置的多个光源的出射光从其后端面射入至板状导光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386号公报
通过采用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从而能够使得在灯具正面观察时板状导光体看上去大致均一地发光。
但是,该板状导光体成为下述结构,即,在其背面侧的第1板面以台阶状形成有多个反射元件,因此,板状导光体看上去明亮地发光的视线方向受限。另外,在该板状导光体中,在灯具非点灯时在第1板面形成的多个反射元件也可见。
对此,作为车辆用灯具希望提高灯具点灯时及灯具非点灯时的外观设计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该车辆用灯具具有板状导光体,能够提高灯具点灯时及灯具非点灯时的外观设计性。
本发明通过对板状导光体的结构实施改进,从而使得实现达到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其具有光源和板状导光体,
该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导光体构成为,使射入至该板状导光体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在由在该板状导光体的第1板面形成的多个反射元件进行全反射后,从该板状导光体的第2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
所述多个反射元件彼此隔开间隔而2维地配置,
所述各反射元件具有将半径设定为R0.01~0.1mm的值的球面状的表面形状,
彼此相邻的所述反射元件相互的中心间距离,相对于所述球面的半径而设定为5~15倍的值。
上述“光源”的种类并不特别受到限定,例如能够采用发光二极管、白炽灯泡或者激光二极管等。
上述“板状导光体”只要构成为使射入至该板状导光体的来自光源的光在由在该板状导光体的第1板面形成的多个反射元件进行全反射后,从该板状导光体的第2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则其外形形状、表面形状等具体的形状并不特别受到限定。
上述“球面”可以是凹球面,也可以是凸球面。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构成为,使射入至板状导光体的来自光源的光在由在该板状导光体的第1板面形成的多个反射元件进行全反射后,从该板状导光体的第2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但多个反射元件彼此隔开间隔而2维地配置,且各反射元件具有球面状的表面形状,因此能够得到下面这样的作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28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