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路板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41944.3 | 申请日: | 2020-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6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涛;潘俊;王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元络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1/14 | 分类号: | H05K1/1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路板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路板结构。包括:至少一组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设置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转化层,其中,所述转化层能够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作用下进行柔性和刚性的转化。本申请中的电路板结构,其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可以进行折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路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将两个或者多个电路板连接在一起,通常是将两个或多个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做成一个整体,即做成刚挠结合电路板。以使连接后的电路结构互联结构简单紧凑,具有较好的安装特性,但是,这样的连接方式,一般整个电路板的两端不能够进行折弯,容易产生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结构,其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可以进行折弯,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路板结构包括:
至少一组电路组件;
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设置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转化层,其中,所述转化层能够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作用下进行柔性和刚性的转化。
本申请中的电路板结构,电路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第一连接板,其中,第一连接板内的转化层,可以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作用下进行柔性和刚性的转化,进而可以时电路组件内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产生一定的角度,以使其在需要折弯时能够更好适用于特定的环境,且在折弯后,其稳定性也能够得到保障。
进一步地,所述转化层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的连接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侧面设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口;
其中,所述转化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转化部,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外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线,所述基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和所述第二连线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连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线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上端设有第一电感元件,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下端设有第二电感元件,所述第一电感元件包括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首段连接线和尾端连接线,及设置于首段连接线和所述尾端连接线之间的多端连接线,所述第二电感元件包括呈螺旋状的第二连接线,第二连接线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线垂直地对准。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组件还包括第三电路板和用于连接第二电路板的第二连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转化单元,多个所述转化单元之间绝缘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开口的开口方向相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元络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元络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19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