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试法向振源对混凝土-围岩界面破坏效应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40671.0 | 申请日: | 2020-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7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柱;陈徐东;杨涛;师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4 | 分类号: | G01N3/34;G01N3/08;G01N3/02;G01N23/04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混凝土 围岩 界面 破坏 效应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测试法向振源对混凝土-围岩界面破坏效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锤击结构和试件安装结构,所述锤击结构包括铁锤(1)、轴承(2)和铁锤支架(3),所述铁锤(1)上端通过轴承(2)与铁锤支架(3)铰接连接;
所述试件安装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板(5)、刚性门架(7)和喷射混凝土-围岩试件(9),所述钢筋混凝土板(5)悬挂在刚性门架(7)下方,所述喷射混凝土-围岩试件(9)可拆卸地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板(5)远离锤击结构的一侧,所述喷射混凝土-围岩试件(9)顶面固定有加速度计(13);
所述钢筋混凝土板(5)远离锤击结构的一侧浇筑有刚性螺杆(8),所述刚性螺杆(8)露出钢筋混凝土板(5)的部分刻有螺纹,所述喷射混凝土-围岩试件(9)底部固定有钢盘(10),钢盘(10)底部设有螺孔,所述钢盘(10)通过螺孔与刚性螺杆(8)拧紧固定;
所述喷射混凝土-围岩试件(9)与钢盘(10)连接处设有侧向约束钢夹(11),所述侧向约束钢夹(11)的侧面设有传感器固定帽(12),传感器固定帽(12)上固定有加速度计(13);
所述喷射混凝土-围岩试件(9)的顶面固定连接传感器固定帽(12),传感器固定帽(12)上固定有加速度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法向振源对混凝土-围岩界面破坏效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5)上侧浇筑有吊杆(4),所述吊杆(4)伸出钢筋混凝土板(5)的部分为环状结构;吊杆(4)的环状结构与刚性门架(7)通过高强钢丝(6)绑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法向振源对混凝土-围岩界面破坏效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混凝土-围岩试件(9)与钢盘(10)通过高强结构胶粘贴连接。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装置测试法向振源对混凝土-围岩界面破坏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喷射混凝土-围岩试件(9),并进行振动试验前的测试,记录振动试验前试件的抗拉强度及CT测试结果;
将喷射混凝土-围岩试件(9)粘贴固定于钢盘(10)上,钢盘(10)通过螺孔与刚性螺杆(8)拧紧固定,将侧向约束钢夹(11)套在钢盘(10)与喷射混凝土-围岩试件(9)连接处并夹紧;在所述侧向约束钢夹(11)的传感器固定帽(12)上固定加速度计(13),在喷射混凝土-围岩试件(9)顶面粘贴固定传感器固定帽(12),并在传感器固定帽(12)上固定加速度计(13);加速度计(13)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和记录;
调整铁锤(1)旋起高度,然后释放铁锤(1)对钢筋混凝土板(5)撞击区进行锤击,施加一定次数的振动荷载;
然后将侧向约束钢夹(11)从喷射混凝土-围岩试件(9)上取下,喷射混凝土-围岩试件(9)和钢盘(10)从刚性螺杆(8)上取出;对喷射混凝土-围岩试件(9)进行高精度CT测试和轴拉实验;
根据加速度计(13)记录数据以及高精度CT测试、轴拉实验结果对混凝土-围岩界面损伤进行分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法向振源对混凝土-围岩界面破坏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混凝土-围岩试件(9)的径高比为1:2,振动试验前进行养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法向振源对混凝土-围岩界面破坏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混凝土-围岩界面损伤进行的分析包括:根据加速度计记录数据分析振动波传至试件位置的衰减规律,以及振动波透过喷射混凝土-围岩界面后的衰减规律;根据高精度CT测试的断层图像,分析振动造成的微裂纹位置和开展情况,分析振动荷载对界面造成损伤的机理;根据轴拉试验结果分析界面残余粘结强度,分析振动对界面造成的损伤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067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