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井盖监管系统及其监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0037.7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均;张钰晗;张杰;王高峰;郦张峰;周泽炎;郦阳;陈怡;邱锋;俞雪龙;边灵吉;张意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利均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G01L5/00;G01N33/00;G08B5/38;G08B19/00;G08B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99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井盖 监管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井盖监管系统及其监管方法,包括智能井盖系统、远程管理终端和移动终端,智能井盖系统用于监测井盖的破损、失窃情况,以及窨井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若检测到异常情况,将报警信号发送给远程管理终端;远程管理终端用于接收报警信号,并获取异常井盖的位置信息;同时计算异常井盖与所有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并选择距离异常井盖最近的移动终端,将异常井盖的位置信息发送给该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与远程管理终端通讯连接,并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发送给远程管理终端;同时接收异常井盖的位置信息。本发明可以实时监测窨井内有害气体浓度、以及井盖的开裂、破损、失窃等异常情况,做到最快响应速度,及时维修,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井盖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能井盖监管系统及其监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市政建设的不断丰富,城市地下管道越来越多,有电信电力管道、雨水污水管道、燃气石油管道等等,这些地下管道每隔一段距离即要设置一个与地面连通的窨井,在窨井口处盖设井盖,平时工作人员通过打开井盖进入地下进行管道维护。
但是井盖在马路表面,车轮长期的碾压过程中容易破损,或者整个井盖失窃,这都容易对车辆、行人造成危害,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也有在井盖下方设置安全网来防止掉落,但是井盖破损或失窃后往往通知不及时,维修人员反应较慢。
另外,地下管道都是地下相对密闭的空间,当部分管道由于意外发生事故产生泄漏时,泄露的有害气体会充斥在窨井中。如果此时有维修人员打开井盖下井作业,就会非常危险;即使没有维修人员下井,如果地面上有人把烟蒂、鞭炮等扔进窨井,也容易使有害气体发生爆炸,造成事故。
现有技术中也有对井下有害气体和井盖的相关监控,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81557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井盖,设置气体检测装置,通过智能检测城市地下管道内的可燃、有害气体含量,并在气体含量达到预警值时进行及时报警,能够有效防止城市地下雨污水管道等相对密闭空间因可燃气体或有害气体等气体造成的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发生。
又如公告号为CN20797618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井盖监测系统,井盖内设置有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连接有设置在井盖内的卫星定位模块、光线检测模块、浸水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井盖圆环内设置有子控制器以及与子控制器相连的压力检测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子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与主控制器连,主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有远程监控终端,井盖和井盖圆环内均设置有电源模块。可以有效监控井盖状态。
上述现有技术虽然可以做到对井盖和有害气体的监控,但是对于报警后如何维修,维修的及时性没有明确的说明。而且对于井下的监控设备,如何保持电源维持也是一大难题,如果断电,监控设备也就无法使用,关于这点上述对比专利并没有很好的说明,CN208815574U的专利中虽然采用了太阳能供电,但是太阳能装置设置在井盖表面,明显容易被来往车辆损坏,不够合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井盖监管系统及其监管方法,在井盖出现安全隐患时可以及时报警并得到及时的维修,并且可以保持长期供电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井盖监管系统,包括智能井盖系统,所述智能井盖系统包括:气体监测单元,用于检测窨井内的有害气体;压力监测单元,用于检测井盖的压力;报警单元,耦接于气体监测单元和压力监测单元,当气体监测单元和/或压力监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异常时,发送报警信号;通讯单元,用于传递信息;电源模块,用于供电。
每个井盖均设有唯一的身份标识,每个井盖均配置有对应的智能井盖系统,报警单元发送报警信号时带有对应井盖的身份标识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利均,未经张利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0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