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通信基站的微波链路测雨网络拓扑结构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7901.8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4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刘西川;宋堃;高太长;刘磊;赵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N20/00;H04W4/02;H04W16/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彭雄 |
地址: | 41007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通信 基站 微波 链路测雨 网络 拓扑 结构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通信基站的微波链路测雨网络拓扑结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获取通信基站经纬度信息和高度;(2)基于基站地理位置对基站进行分簇聚类;(3)基于遗传算法设计并优化微波链路测雨网络拓扑结构。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已有通信基站和微波设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微波链路测雨的效费比,降低成本,以有限密度的微波链路网实现高精度的降雨场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象信息处理与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通信基站的微波链路测雨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与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实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对于气象预报、自然灾害预警以及部队保障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气象要素测量方式存在空间分辨率低、城市地区组网困难、成本高昂等缺点,无法为公众提供及时可靠的精细化气象资料。在已有通信基站之间搭设微波链路,组成微波链路网络,可以对近地面降雨场进行实时、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监测,是现有气象观测站网的一种补充手段。但是,已有通信基站数量庞大,分布疏密度不均,直接在所有基站上搭设微波链路,既不现实,又存在建设成本高、数据冗余量大、反演困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充分利用微波链路测雨这一手段,提高降雨场监测精度,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通信基站的微波链路测雨网络拓扑结构优化方法,其在基站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对微波链路测雨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设计并优化,提高微波链路测雨的效费比,以有限密度的微波链路网实现高精度的降雨场监测。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通信基站的微波链路测雨网络拓扑结构优化方法,在获取基站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聚类算法对基站选点分类,随后基于机器学习算法设计并优化微波链路测雨网络拓扑结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获取基站经纬度信息和高度信息。
步骤2,基于基站地理位置对基站分簇聚类:
步骤2.1,在获取所有基站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随机将基站分为n个集合:(C1,C2,C3,...,Cn),并从每个集合中选取一个基站作为质心。
步骤2.2,计算每一个基站到质心的距离:式中,x为所有基站经纬度信息矩阵,μi为质心位置。
步骤2.3,计算目标最小化平方误差,根据目标最小化平方误差更新质心。
步骤2.4,重复步骤2.2~2.3,当E值趋于稳定后,停止迭代,获得n个基站位置,基于地理位置均为分布在待测区域。
步骤3基于遗传算法设计并优化微波链路测雨网络拓扑结构:
步骤3.1,种群初始化:
基于步骤2中得到的n个基站地理信息,建立初始种群。
步骤3.2,设立适应度函数:
设定微波链路测雨网络拓扑结构的约束条件以及目标函数g(x),基于此建立适应度函数:F=f(g(x))
步骤3.3,种群选择、交叉与变异:
基于适应度函数计算个体被选择的概率:
式中,Fi为个体i的适应度值,i=1,2,3,…,n,n为基站数目。
随后进行个体的交叉操作:
该式表示第k个染色体ak和第l个染色体al在j位置上交叉,b是[0,1]区间上的随机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79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