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温熔岩、熔浆、熔液类余热多级转动余热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7716.9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6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易启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岩昱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B01J2/2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000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熔岩 熔浆 熔液类 余热 多级 转动 回收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温熔岩、熔浆、熔液类余热多级转动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包括吸热头、换热器和进液泵,吸热头内设置有热交换介质循环流动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包括一个进口端和一个出口端,冷却通道的进口端与进液泵之间连通有进液管道,冷却通道的出口端与换热器之间连通有出液管道,换热器与进液泵之间连通有导液管道。本发明解决了利用技术冷却高温熔岩、熔浆、熔液类物质时,冷却时间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熔岩、熔浆、熔液类余热多级转动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熔岩、熔浆、熔液,为了方便高温熔岩、熔浆、熔液的收集、保存以及二次利用,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冷却结晶,再破碎,形成粒径较小的颗粒。传统的高温熔岩冷却,是自然冷却,这种方式的冷却效果差,花费的时间较长,且在自然冷却过程中,熔岩中的热量散入空气中损失,不利于能量再利用。而且,自然冷却通常需要的空旷的环境,工人易触碰到熔岩,使得工人被烫伤。
基于上述原因,发明人研发了一种高温熔岩、熔浆、熔液类余热多级转动余热回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高温熔岩、熔浆、熔液类余热多级转动余热回收系统,以解决利用技术冷却高温熔岩、熔浆、熔液类物质时,冷却时间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吸热头、换热器和进液泵,吸热头内设置有热交换介质循环流动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包括一个进口端和一个出口端,冷却通道的进口端与进液泵之间连通有进液管道,冷却通道的出口端与换热器之间连通有出液管道,换热器与进液泵之间连通有导液管道。
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
利用本系统对高温熔岩、熔浆、熔液进行冷却时,将乘装有高温熔岩、熔浆、熔液的渣缸置于吸热头下方,并将吸热头插入渣缸内;启动进液泵,使得进液泵将热交换介质导入冷却通道内,使得热交换介质与高温熔岩、熔浆、熔液发生热交换,实现对高温熔岩、熔浆、熔液的冷却。进液泵持续的向冷却通道内加入热交换介质,会使得热交换介质在冷却通道内发生流动,并从出口端流出,通过出液管道进入换热器内,通过换热器的换热,对热交换介质吸收的高温熔岩、熔浆、熔液的余热进行使用。并且高温的热交换介质在换热器内进行换热后,温度降低,再通过导液管道进入进液泵内,并抽至冷却通道内,进行重复使用。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吸热头,并向吸热头内的冷却通道内倒入热交换介质,能利用热交换介质与高温熔岩、熔浆、熔液的热交换来实现对高温熔岩、熔浆、熔液的降温,与现有的自然冷却相比,冷却效果和效率均较佳;
2、通过设置换热器,能够将冷却吸收的高温熔岩、熔浆、熔液的余热进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
3、整个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能够实现热交换介质都高温熔岩、熔浆、熔液进行冷却,并对热交换介质吸收的余热进行利用后,再次循环使用。
发明人在研发过程中,通过将吸热的方式设置为将吸热头插入渣缸内,能够使得吸热头最大限度的吸收熔岩的高温余热,热交换介质与高温熔岩接触的时间也较长,对热交换介质的利用率也较高;同时还能够提高对完成对高温熔岩的造粒。使得整个经济效益更高。
进一步,还包括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两个竖向的支撑架和一根设置在两个支撑架之间的横梁,两个支撑架上均设有滚轮升降组件,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滚轮升降组件上;吸热头固定在横梁上。
有益效果:通过驱动滚轮升降组的上下移动,能实现吸热头的上下移动。当放置渣缸时,向上滑动吸热头;待渣缸置于吸热头下方后,向下滑动吸热头,使得吸热头置于渣缸内,对渣缸内的高温熔岩、熔浆、熔液进行冷却,操作非常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岩昱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岩昱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77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锁芯传输夹持臂
- 下一篇:一种基于插值运算的光谱重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