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扩展水冷式热管散热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35235.4 | 申请日: | 2020-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6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范贤光;黄江尧;王昕;许英杰;颜晓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H05K7/20 |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立超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3217 | 代理人: | 王大为 |
| 地址: | 3610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展 水冷 热管 散热器 | ||
一种扩展水冷式热管散热器,它涉及一种散热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热管散热器受环境温度制约,存在适用范围窄以及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热管水冷座的上端面上加工有多条热管安装槽,热管的水平管位于热管水冷座内且热管与热管水冷座的上端面齐平设置,热管的竖直管由上至下由散热翅片穿出,热管水冷座的下端面上加工有水冷流道,热管水冷座下端与水冷翅片盖板密闭连接,热管水冷座的侧壁上加工有水冷流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水冷翅片盖板的下端面设置有多个水冷翅片,水冷流道的两个进出水口分别与一根水冷管连接,两根水冷管的下端由上至下由散热翅片穿出,两个风扇相对设置在散热翅片的前后侧壁上。本发明用于微型电子元器件散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具体涉及一种扩展水冷式热管散热器,属于热管散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元器件逐渐向微型化、高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电子器件的功率也逐渐增大,因而散热设计在电子器件的发展和使用中尤为重要。热管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利用热管技术制成的热管式散热器可以迅速将高热密度的热源转移扩散,与传统的散热器相比,热管散热器导热性极高,体积小,具有良好的等温性等优点,已逐渐成为解决高功率电子器件散热问题的极佳选择。
现有的热管散热器,通常要结合风扇做成一体式风冷热管散热器,这种热管散热器使用简单,无需额外装置,但受环境温度制约,且散热效果较水冷差。而水冷需要水循环系统,若受条件制约也无法使用。
综上,现有的热管散热器受环境温度制约,适用范围窄以及散热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热管散热器受环境温度制约,存在适用范围窄以及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扩展水冷式热管散热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扩展水冷式热管散热器包括热管水冷座2、水冷翅片盖板3、散热翅片组件4、两个风扇5、两根水冷管6和多根热管1,热管水冷座2、水冷翅片盖板3和散热翅片组件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热管1呈倒U字型,热管水冷座2的上端面上加工有多条热管安装槽2-2,热管1的数量与热管安装槽2-2的数量一致设置,热管1的水平管位于热管水冷座2内且热管1与热管水冷座2的上端面齐平设置,热管1的竖直管由上至下由散热翅片组件4穿出,热管水冷座2的下端面上加工有水冷流道2-3,热管水冷座2下端与水冷翅片盖板3密闭连接,热管水冷座2的侧壁上加工有水冷流道2-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水冷翅片盖板3的下端面设置有多个水冷翅片3-2,水冷流道2-3的两个进出水口3-1分别与一根水冷管6连接,两根水冷管6的下端由上至下由散热翅片组件4穿出,两个风扇5相对设置在散热翅片组件4的前后侧壁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热管1的数量为4~6根,多根热管1沿热管散热器长度方向依次平行布置,相邻两根热管1之间的间距相等设置,相邻两根热管1之间的间距为2m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散热翅片组件4上加工有与热管1对应的热管通过孔4-1,热管1焊接在散热翅片组件4的热管通过孔4-1上,热管通过孔4-1的直径为6m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水冷翅片3-2沿水冷翅片盖板3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且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水冷翅片3-2之间的间距相等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水冷管6采用铜管,散热翅片组件4上对应加工有两个水冷管通过孔4-2,水冷管6焊接在散热翅片组件4的水冷管通过孔4-2上,水冷管通过孔4-2的直径为6m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水冷流道2-3为相互平行且等距设置的多条流道构成,相邻流道首尾相互连通设置,水冷流道2-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热管水冷座2的同一侧壁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单条流道的横截面呈矩形,单条流道的横截面尺寸为4mm×4mm,水冷流道2-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直径均为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52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下液压打桩方法
- 下一篇:机器人点胶的定位方法、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