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初、复捻的双倍捻进行纱线生产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33633.2 | 申请日: | 2020-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梁朝阳;梁钱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成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H7/86 | 分类号: | D01H7/86;D01H1/244;D01H7/04;D01H13/04;D01H1/36;D01H13/30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施春宜 |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双倍 进行 纱线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初、复捻的双倍捻进行纱线生产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初捻电机驱动初捻锭子转动,对单股纱线进行初捻;2),初捻后的纱线各自通过探丝器,并在过丝圈处进行并线;3),合并后的纱线进入捻锭子;复捻电机驱动复捻锭子转动而形成纱线气圈,并对纱线进行复捻;4),复捻后的纱线通过超喂机构喂入复捻锭子内;5),纱线由导纱机构导引,进行左右往复移动;6),摩擦辊机构抵接于安装于筒子架上的纸管上,通过摩擦辊机构转动纸管转动,从而将纱线卷绕至纸管上。本发明通过在加捻气圈内以无线充电,或者发电的方式提供内部驱动工作,并实现无线遥控控制,使纱线成型质量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生产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初、复捻的双倍捻进行纱线生产的方法,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倍捻机的锭子在加捻时处于高速转动状态,从而形成一圈气圈。同时,倍捻机的锭子内部还需要安装卷绕电机、导纱电机、超喂电机等电气设备,使纱线主动卷绕至纱线筒子上。由于锭子转轴的中央需要穿入纱线,因此,不能再将电线从锭子转轴的中央直接穿入锭子内,否则电线将和纱线卷绕在一起。如何将电能从高速转动的锭子外输送至锭子内,以供气圈内的电气设备使用,以及如何精确控制纱线气圈内的卷绕电机、导纱电机、超喂电机等电气设备,一直是摆在业内的一项技术难题。
本申请人较早申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第201120333789.4号揭示了一种倍捻机的导电结构,其采用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将电能从锭子外输送至锭子内,并通过控制外部电路来达到控制内部电机的运行。然而,上述导电结构在本申请人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组成部件多,性能不稳定,故障率高,且控制不方便。
另外,倍捻后的纱线需要通过卷绕辊和导纱头的共同作用下将纱线卷绕至纱线筒子上,如本申请人较早申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第201020588013.2号所示。上述卷绕成型装置设置在被气圈包围的锭子内,由于安装空间有限,其采用槽筒来导纱和卷绕成型。然而,槽筒导纱只能用于棉纱、毛等比较柔软的纱线;而涤纶化纤长丝由于比较光滑,无法由槽筒卷绕完成,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同时,纱线气圈内的筒子架不能随纱线筒子的直径增大而自动抬升,对卷绕辊的负荷也随之增大,造成能耗增加;如果卷绕辊打滑,甚至造成同一个纱线筒子的纱线捻度不一致,使纱线的质量较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采用初、复捻的双倍捻进行纱线生产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初、复捻的双倍捻进行纱线生产的方法,其能实现在加捻气圈内无线充电,或者发电,并实现无线遥控控制,且纱线成型质量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初、复捻的双倍捻进行纱线生产的方法,其采用一种双倍捻机,该双倍捻机包括机架、初捻电机、初捻锭子、过丝圈、复捻电机、复捻锭子、超喂机构、筒子架、摩擦辊机构以及导纱机构;其中,所述初捻电机安装于机架底部;所述初捻锭子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初捻电机通过一龙带联动全部初捻锭子,或初捻电机一对一驱动初捻锭子转动;各初捻锭子的上方设有探丝器;所述过丝圈位于探丝器上方;所述复捻锭子安装于机架的上部,其包括一锭杆;所述复捻电机连接并驱动复捻锭子转动而形成纱线气圈;所述超喂机构、筒子架、摩擦辊机构和导纱机构均安装于复捻锭子的纱线气圈内;
采用上述双倍捻机进行纱线生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初捻电机驱动初捻锭子转动,对单股纱线进行初捻;
2),初捻后的纱线各自通过探丝器,并在过丝圈处进行并线;
3),合并后的纱线进入捻锭子;复捻电机驱动复捻锭子转动而形成纱线气圈,并对纱线进行复捻;
4),复捻后的纱线通过超喂机构喂入复捻锭子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成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成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36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充气冰帽
- 下一篇:一种实现多层级智能合约栈的原子性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