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诊治腹主动脉瘤的生物标志物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3046.3 | 申请日: | 2020-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5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李方达;陈思良;杨丹;郑月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G01N33/574;A61K45/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李红伟;孟祥斌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诊治 主动脉瘤 生物 标志 | ||
本发明公开了诊治腹主动脉瘤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生物标志物是OTUB2。本发明通过QPCR实验证明了OTUB2在腹主动脉瘤患者中存在差异表达,为了进一步验证OTUB2与腹主动脉瘤的相关性,构建了AAA细胞模型,证明干扰OTUB2表达可逆转血管紧张素II对细胞的损伤作用,故OTUB2可以成为诊治腹主动脉瘤的生物标志物。本发明的研究成果为临床诊断或治疗腹主动脉瘤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领域,涉及一种诊治腹主动脉瘤的生物标志物。
背景技术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为一种多发于中年或老年人的腹主动脉的局限性、永久性扩张病变,与邻近的腹主动脉对比扩张50%以上或腹主动脉的直径大于3cm为其诊断标准。随着CT,MRI等医学检查手段的普及,AAA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发病率在近30年增加了7倍,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之一。我国目前缺乏全面的有关AAA的流行病学资料,在美国65岁以上人群AAA的患病率为8%,位居美国第13号疾病杀手。然而,很多AAA患者由于缺乏及时诊断和干预,动脉瘤持续发展并最终破裂危及生命,因此,AAA仍有相对较高的死亡率。特别是当AAA已经破裂(出现腹痛、血压下降、休克)或先兆破裂(出现腹痛、动脉瘤快速扩张等表现),其治疗风险和难度将大大增加,预后极差。目前临床上己将AAA破裂或先兆破裂列为极其凶险的血管疾病之一,和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梗、急性肺动脉栓塞等疾病一起,成为需要重症监护强化治疗的重大高危疾病,若不能及时治疗,常常可导致死亡,有着极高的死亡率。
目前对于AAA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临床外科技术干预,防止动脉瘤的发展和破裂,手术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其中近15年间逐渐发展成熟的微创腔内治疗技术,使得其手术创伤和风险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AAA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腔内隔绝术或主动脉重建术)来降低破裂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却还没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式。无论是以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开腹手术切除及人工血管移植术,还是近15年发展迅速的介入腔内覆膜支架治疗,均存相对较高的手术风险和总体治疗费用巨大的缺点,而且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因合并心、肝、脑、肺、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而不能或不宜进行手术干预。因此,鉴于AAA的高危险性,如能对其早预防、早诊断,监控高危人群,适时干预治疗,则能减少发病率及病死率。所以科研工作者以及医务人员一直努力研究,期望能够发现与AAA发病机制相关的关键分子,从而可以采用靶向药物或是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干预治疗AAA患者,达到延缓动脉瘤发生发展、预防其破裂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验证明相比健康对照,腹主动脉瘤患者中OTUB2基因表达上调,提示OTUB2可能作为诊断腹主动脉瘤的生物标志物,为了进一步研究OTUB2基因与腹主动脉瘤的相关性,进行了体外细胞实验,通过构建AAA细胞模型,观察OTUB2基因表达被抑制对AAA细胞模型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抑制OTUB2基因表达逆转了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细胞凋亡,表明OTUB2是腹主动脉瘤的关键基因,可以成为腹主动脉瘤的诊治标志物。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本申请保护内容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诊治腹主动脉瘤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生物标志物是OTUB2基因或其表达产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检测前面所述的生物标志物的试剂。
进一步,所述试剂包括检测OTUB2基因mRNA水平的试剂,或检测OTUB2蛋白水平的试剂。
更进一步,检测OTUB2基因mRNA水平的试剂包括针对OTUB2基因mRNA的引物和/或探针;检测OTUB2蛋白水平的试剂包括针对OTUB2蛋白的抗体。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前面所述的生物标志物在制备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工具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前面所述的试剂在制备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工具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30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动物洗澡机
- 下一篇:一种清洗效果好的节水型洗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