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窑烟气抽排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32539.5 | 申请日: | 2020-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2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唐远志;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恒扬墙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7B9/4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4246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窑 烟气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窑烟气抽排结构,所述隧道窑的窑室进车口处具有进车门,所述进车门内侧的窑室内设置有当进车门处于开启状态时而处于关闭状态的截止门,所述截止门内侧的窑室内设置有可升降调整的烟气调控闸门,所述烟气调控闸门与所述截止门之间的窑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抽气口。本发明有利于减少隧道窑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经济性好,并有利于可靠地控制窑室内的温差变化、以提高烧制成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火材料、陶瓷、烧结砖、烧结瓦等烧制用的隧道窑,具体是一种隧道窑的烟气抽排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窑是由耐火材料、保温材料和建筑材料砌筑而成的、在内装有窑车等运载工具的、与隧道相似的窑炉,其主要用作耐火材料、陶瓷和烧结砖等的烧制。现以烧制烧结砖的砖窑为例,结合图1对隧道窑的烟气抽排结构作如下详细说明。
图1是常规隧道结构砖窑的示意图,其在隧道结构窑室1的进车口处具有进车门5,在隧道结构窑室1的两侧窑壁3上分别以夹层结构形成了隧道结构的排气通道11,每侧的排气通道11与窑室1沿着窑车行走方向趋于平行并排,且窑室1与每一侧排气通道11通过窑壁3上开设的若干个引气通道10相通,每一个引气通道10的成型方向与对应的排气通道11和窑室1趋于垂直;每一侧排气通道11的抽气口连接有抽气通道8,该抽气通道8与抽气风机9相连接。其工作原理大致是:窑室1内对窑车上的坯体垛13因预热、焙烧等烧制过程所产生的烟气,在抽气风机9的作用下而经引气通道10弥漫散入排气通道11内,并再经抽气通道8等排放至设定区域。由此可以看出,窑室内的烟气排放路径为:窑室-引气通道-排气通道-抽气通道。
此种隧道窑的烟气排放结构存在如下主要技术问题:
1. 在隧道窑建设时,不仅需要考虑设计构成隧道结构窑室的用地,还得考虑设计窑室两侧构成隧道结构排气通道的用地,使得建成的整个隧道窑的横宽尺寸大,建设用地及建设用料多;而且,窑室两侧与对应排气通道之间的引气通道结构较为复杂,不仅要考虑隧道窑的稳固性,还得考虑窑室内的烟气向排气通道流动的气体流动性;因而,这些因素决定了其建设成本高;
2. 窑室内的烟气经由窑壁上的引气通道而进入排气通道,这会使得烟气的流动至少要在窑室与引气通道的衔接处、以及引气通道与排气通道的衔接处形成转向,每一次转向会在转向处产生足以影响烟气流动的湍流,导致烟气流动阻力增大、流动不畅,需要借助于大功率的抽气风机进行抽吸,从而使得运营成本偏高;
3. 窑室内的烟气向两侧排放,使得窑室内的温度难以实现趋于平衡化的控制,窑室内的温差较大,这会导致窑室内的窑车所承载坯体垛不能平衡受温进行烧制,烧制出的同一窑车上的各成品砖块的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质量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减少隧道窑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并有利于可靠地控制窑室内的温差变化的隧道窑烟气抽排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隧道窑烟气抽排结构,所述隧道窑的窑室进车口处具有进车门,所述进车门内侧的窑室内设置有当进车门处于开启状态时而处于关闭状态的截止门,所述截止门内侧的窑室内设置有可升降调整的烟气调控闸门,所述烟气调控闸门与所述截止门之间的窑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抽气口。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烟气调控闸门在窑室内的升降方向是自窑顶至窑车承载面方向进行升降动作,所述烟气调控闸门在所述窑室内下降后与窑车配合时,所述烟气调控闸门的底边与窑车承载面保持间距配合、且所述烟气调控闸门的前、后两侧表面分别与对应窑车所承载物体的立面保持间距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烟气调控闸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调控窗口,每个调控窗口上具有能够独立控制启闭动作的窗闸。进一步的,所述烟气调控闸门上的调控窗口为多个,这些调控窗口在所述烟气调控闸门上以至少一排和/或至少一列的矩形阵列形式规则排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恒扬墙材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恒扬墙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25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