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体空间协同式重盐渍化农田综合治理模式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2148.3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5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光;白振涛;龚萍;何新林;李明思;李玉芳;曹明海;冯进平;李智杰;蔡蕊;贾飞飞;李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朱永慧;汤洁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空间 协同 盐渍化 农田 综合治理 模式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立体空间协同式重盐渍化农田综合治理模式,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四个模块措施,分别为工程改良暗管排水措施、工程改良粉垄措施、生物改良措施、水利改良膜下滴灌措施;
所述工程改良暗管排水措施是在农田设置纵向沟槽、斜向沟槽、排水沟,所述纵向沟槽、斜向沟槽内均铺设排水暗管,所述纵向沟槽有多条,均沿农田坡度走向平行间隔设置,以纵向沟槽为中线,每个纵向沟槽两侧轴对称间隔设置多条斜向沟槽,所述斜向沟槽也沿农田坡度斜向设置,与纵向沟槽形成夹角A,夹角A为75~90°,每个纵向沟槽两侧所设置的斜向沟槽内排水暗管,均与该纵向沟槽内排水暗管相连通,所述排水沟位于纵向沟槽的下游方向,每个纵向沟槽的排水暗管均与排水沟相连通;排水暗管埋深在1.0~2.0m,倾斜坡度为0.5%~1%;所述排水暗管的外围设置反滤层;
所述工程改良粉垄措施:在上述建立好暗管排水措施的农田进行粉垄作业,粉垄作业为开垦性深旋耕粉垄,粉垄深度为30~60cm;粉垄作业的粉垄次数为每3年一次、每4年一次或者每5年一次;
所述生物改良措施:在上述已实施暗管排水和粉垄作业措施的农田表面铺设秸秆碎料,所述秸秆碎料中掺有土壤改良剂,利用联合整地机一次性完成秸秆粉碎、还田、灭茬、深旋、深松、刮平、镇压作业,将秸秆颗粒和土壤改良剂充分混合入土壤中;
所述水利改良膜下滴灌措施:在完成上述暗管排水布设、粉垄作业、生物改良措施处理后的农田里安装自动膜下滴灌装置,所述自动膜下滴灌装置主要包含首部枢纽、输水干管、支管、毛管;所述首部枢纽包含水泵,所述水泵出水管连接有过滤器和施肥罐,水泵出水管与输水干管连通,所述输水干管上连通有多根支管,所述支管上并行连接有多根毛管,所述毛管置于膜下土壤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空间协同式重盐渍化农田综合治理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道为打孔波纹管,所述排水管道的反滤层包括土工布和中砂透水层,土工布敷设在打孔波纹管外围,土工布外围为中砂透水层,中砂透水层以上为原状土回填。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体空间协同式重盐渍化农田综合治理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沟槽与纵向沟槽形成的夹角A为80°,斜向沟槽与纵向沟槽宽度为0.4~0.6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体空间协同式重盐渍化农田综合治理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内径为200~400mm,管壁所设的渗水孔孔径为3~5mm,孔间距为20~30mm,孔隙率为30%;所述中砂透水层厚度为20cm,中砂透水层与排水管之间设置有2层无纺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协同式重盐渍化农田综合治理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颗粒大小为6mm,秸秆颗粒与土壤改良剂的混合比例为1000kg:10kg,秸秆颗粒与土壤改良剂的混合层铺设厚度为10~20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协同式重盐渍化农田综合治理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管、支管之间连接有电磁控制阀,支管与毛管之间连接有按扣三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214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盒摩擦焊的生产设备
- 下一篇:透明防霾抗病毒呼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