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合约混合架构模型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0562.0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0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蔡维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德科技有限公司;天民(青岛)国际沙盒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天德博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4 | 分类号: | G06Q40/04;G06Q20/38;G06F2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88 北京市房山区阎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合约 混合 架构 模型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合约混合架构模型,模型由三种基本架构混合构成:(1)智能合约置于核心账本内;(2)智能合约与核心账本并行;(3)智能合约在应用端处理。在该模型中,部分智能合约在核心账本内,部分智能合约与核心账本并行运行,部分智能合约在应用接口端运行。不同位置的智能合约实现不同功能,运行时互不冲突。该模型中智能合约与核心账本的关系较为灵活,在智能合约对于核心账本效率的负面影响和智能合约的监管两个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架构设计技术。
背景技术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系统,由多个节点共同维护,其特点是不易篡改、很难伪造、可追溯。区块链记录发生交易的所有信息,一旦数据进入了区块链,即使是内部工作人员在区块链中也无法做任何更改。这种不可更改的特点不是来自使用某种操作,而是由于区块链系统和机制本身。这使得运用区块链技术较之其他安全技术而言更为简便和有效。凡是需要公正、公平、诚实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
智能合约又称为链上代码,是一种运行在区块链之上的电子协议,它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由区块链来保证智能合约的可追踪和不可逆转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智能合约与区块链核心账本的架构模型,使合约的使用更加灵活,适用更多应用场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合约混合架构模型,该模型由三种基础架构组成:
(1)智能合约置于核心账本内;
(2)智能合约与核心账本并行;
(3)智能合约在应用端处理。
所述智能合约置于核心账本内的架构在核心账本上提供完整的可编程智能合约功能,智能合约的处理在核心账本处理的范围内。共识过程中,节点将交易数据中的智能合约执行请求获取,并进行相应处理,对结果进行共识。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合约与核心账本联合的架构使得该区块链的开发或运维组织可以完全控制账本系统和合约系统,该组织拥有完全的监管力量。
进一步地,由于智能合约可能带来复杂的计算,因此智能合约置于核心账本内的架构会影响到核心账本执行时候的性能。无论交易是否与智能合约有关,整体交易速度会因此减慢。另一方面,此架构难以扩展,难以应对逻辑复杂且大数据量的应用场景。
所述智能合约与核心账本并行的架构将智能合约独立于核心账本,双方并行运行。智能合约模块仅处理智能合约代码和请求,核心账本处理智能合约结果存储及普通交易数据。此架构可以减轻智能合约对核心账本系统性能的负面影响,同时该区块链的运维组织仍然可以承担监管功能。
在智能合约与核心账本并行架构的一个实施例中,所有交易操作交由合约系统处理,核心账本仅提供数据库服务。
在智能合约与核心账本并行架构的一个实施例中,部分交易操作交由合约系统处理,部分交易由核心账本系统处理。
在智能合约与核心账本并行架构的一个实施例中,每笔交易由多个智能合约完成,智能合约与核心账本并行的架构将拥有更快的处理速度。
所述智能合约在应用端处理的架构中,智能合约模块更加靠近应用方。核心账本中不提供智能合约模块,或仅提供最基本的智能合约支持功能,例如监管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冻结智能合约的功能等。该区块链的开发或运维组织制定智能合约的编写标准、功能标准、安全标准,以保证合约的正常运行及合约提供者之间的互操作性。
进一步地,对于智能合约在应用端处理的架构,区块链的开发或运维组织应提供监管规则,并可验证外部智能合约是否符合其监管规则。
进一步地,对于智能合约在应用端处理的架构,有利于智能合约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发展,更多应用的加入可推进智能合约标准的升级和智能合约库的丰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德科技有限公司;天民(青岛)国际沙盒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天德博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德科技有限公司;天民(青岛)国际沙盒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天德博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0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