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恒流输出控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30089.6 | 申请日: | 2020-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7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崔华;徐月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蓝色起源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45/345 | 分类号: | H05B45/345 |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张建斌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南湖***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出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流输出控制系统,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电源的正极与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稳压模块的输出端经过第八电阻R8与晶体管M1的栅极连接,晶体管M1的源极经过第三电阻R3接第一电源的负极,晶体管M1的源极经过第五电阻R5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经过第三十四电阻R34与晶体管M1的栅极连接,晶体管M1的漏极经过第十一电阻R11与电压监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经过第一二极管D1接光耦元件,第一电源的正极与负载的正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与晶体管M1的连接点与负载的负极连接。本发明优点在于: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效率高,而且无EMI干扰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流输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LED照明技术凭借其高效、节能,长寿特点而发展迅猛,但由于它的半导体特性而给其驱动电源带来了要求:其一,功率问题,欲加大光通量,需要给LED芯片注入足够的功率,但LED温升又不能过高,否则影响寿命和光效,又因为其本身就是个二极管,具有负温度特性,仅仅提供其稳定电压是不够的,必须给予恒流控制;其二,LED照明需要多个LED管串或并来完成。其离散性参数是个重要问题,制造商不可能做到一致,这就只能在驱动电源上来克服此问题,这就要求一灯配备一个电源或一个灯配备几个电源模块来满足要求;其三,LED无论是串或并,只要其中一个灯坏,就会影响到整个灯串的工作甚至熄灭,这就需要独自的保护电路;其四,成本高,由于其离散性及光效问题,需要独立电源或多个模块电源来控制(尤其是多路输出),这给照明系统增加了更高的成本。当然,对于多口恒流输出充电技术,也有相应的需求,且面临同样的问题。
图1为一款LED电源2路输出示意图,AC输入经过EMI滤波网,再依次经过PFC功率、DC/DC转换、BUCK电路后DC输出,控制电路与PFC功率、DC/DC转换连接,整个电源通过三级转换最后产生输出,前级是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后级是LLC半桥谐振产生DC输出,第三级又采用BUCK电路来实现2路恒流输出,两路都输出31V 3A分别控制路灯的两个芯片。前级电路一般都没问题,主要是后面的BUCK电路,EMI问题令人头疼,受整个电源的尺寸所限,BUCK工作效率较高体型缩小,恒流方法是在输入母线上用电阻检流,又由于工作连续模式,开关管及二极管都都有开关损耗及反向恢复损耗,此级效率只能做到96%左右,而且EMI干扰相当严重,350KHz的开关频率使得辐射问题几乎无法解决,只能将整个电源放入路灯金属外壳内部才能解决,综上所述,BUCK电路的缺点:成本高,电路复杂,效率低,EMI问题严重,而采用新的方案。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恒流输出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应用于照明充电系统的恒流输出电路的BUCK电路的效率低、成本高、电路复杂、EMI问题严重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恒流输出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源、稳压模块、第八电阻R8、第一晶体管M1、第三电阻R3、第五电阻R5、控制模块、第三十四电阻R34、第十一电阻R11、电压监测模块、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电源的正极与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稳压模块的输出端经过第八电阻R8与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经过第三电阻R3接第一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经过第五电阻R5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经过第三十四电阻R34与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经过第十一电阻R11与电压监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经过第一二极管D1接光耦元件,第一电源的正极与负载的正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与第一晶体管M1的连接点与负载的负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蓝色起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蓝色起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00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