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叶腊石复合吸附材料的固相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8984.4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0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俭;孙青;盛嘉伟;赵滢傑;陈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B01D15/08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冷红梅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腊石 复合 吸附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相法制备碳‑叶蜡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步骤是:将叶蜡石粉、碳源材料、致孔剂和粘合剂按比例搅拌混合,经高能球磨处理,再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干燥球磨料样品;将得到的干燥球磨料样品在惰性气体的气氛下煅烧适当的时间,得到碳‑叶蜡石复合材料。本发明克服了叶蜡石用作吸附剂存在吸附性能弱的不足,采用固相法制备工艺,具有制备流程短、成本低的优点,碳‑叶蜡石复合材料可替代沸石分子筛、活性炭材料用于污水吸附净化。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叶腊石复合吸附材料的固相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自然界的碳源十分丰富,但天然可直接获得的多孔碳质吸附材料相对较少。
叶蜡石是自然界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化学性能稳定,具有很好的吸附性,一般情况下不与强酸强碱反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用它做基底制备的材料,回收后可以重复利用。利用碳包覆复合的方法来对叶蜡石表面进行改性,可以赋予叶蜡石更强的吸附性能,并且经济环保。
根据碳源选择的不同,碳包覆复合后合成吸附材料的性能也有很大的差异,目前,研究比较多的碳包覆方法有聚多巴胺包覆、间苯二酚-甲醛树脂包覆、单宁酸包覆等。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环保的碳-叶腊石复合吸附材料的固相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碳-叶腊石复合吸附材料的固相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叶腊石粉、碳源、致孔剂和粘合剂按1:2~4:0.1~0.5:0.01~0.1质量比,经高能球磨处理,再干燥,得到干燥球磨料样品;
(2)将步骤(1)所得干燥球磨料样品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的气氛下于500~900℃煅烧1~4h,冷却,得到碳化复合材料;
(3)将步骤(2)所得碳化复合材料置于气流粉碎机中打散至200~800目,即得所述碳-叶腊石复合吸附材料。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叶腊石粉粒度为800~1600目,叶蜡石粉中主要矿物以叶蜡石为主,伴生矿物为高岭石、石英等类矿物,主相叶蜡石矿物组分占比大于50%(w/w)。
所述碳源为下列之一或其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蔗糖、果糖、壳聚糖、纤维素和柠檬酸。
所述致孔剂为下列之一或其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可溶性淀粉。
所述粘合剂为下列之一或其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缩甲乙醛。
所述高能球磨处理时球磨机的转速为200~500r·min-1,球磨时间为5~24h,球磨后的试样在鼓风干燥箱中60~80℃恒温干燥12~24h。
步骤(2)中惰性气体为N2或Ar气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发明选用叶蜡石做基底,通过固相法制备碳-叶蜡石复合材料,叶蜡石表面可形成多孔结构的碳包覆复合层,碳包覆复合层厚度大(50~500nm)、且碳包覆层厚度易调节,表现为复合材料的吸附性强,且所用原料和制备方法,经济环保,不会对环境有污染。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碳-叶腊石复合吸附材料的照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碳-叶腊石复合吸附材料的XRD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89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