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系统的检测和维护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4456.1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6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曾国锋;王国强;叶丰;朱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D15/12 | 分类号: | B61D15/12;B61K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张妍;刘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系统 检测 维护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轨道系统的检测和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小车,设置于轨道系统的轨道表面上方,沿轨道表面滑动行走;
导向轮,设置于所述小车中央位置的下方,且对称设置于轨道系统的轨道表面两侧,用于定位小车在轨道系统上的行进路线;
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小车上,且与轨道系统的轨道表面贴合连接,实时进行轨道系统的里程定位和局部偏差检测;
所述小车包括:
设置有走行轮和座位的牵引车;
拖车,设置于所述牵引车后方,与所述牵引车可拆卸连接;
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牵引车的座位下方,用于为所述小车提供驱动力;
北斗定位系统,设置于所述拖车上;
里程测量轮,设置于所述拖车上;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检测基准梁,第一侧与轨道系统的轨道表面滑动连接,第二侧与所述拖车固定连接;
激光位移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所述检测基准梁上,基于激光三角法原理,对轨道系统的局部偏差进行检测;
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检测基准梁上,且第一端与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连接,第二端与外界的数据采集设备连接;
绝对值编码器,设置于所述里程测量轮上,与所述北斗定位系统,结合轨道交通线路的电子地图,对所述小车沿检测轨道实时测量的位置进行里程定位;
检测电源,设置于所述拖车上,且分别与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绝对值编码器连接,为所述检测模块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系统的检测和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为可遥控的可调速轮毂电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系统的检测和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基准梁是通过经过精密加工出来的,用于提供检测的基准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系统的检测和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激光位移传感器包括:
点激光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所述检测基准梁上,用于发射点激光照射在轨道系统上,进行轨道表面平顺度检测;
结构激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检测基准梁上,基于激光三角法原理,进行轨道的局部偏差和断面局部破损的检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系统的检测和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激光传感器有四个。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系统的检测和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激光传感器有两个。
7.一种轨道系统的检测和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基于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系统的检测和维护装置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所述检测模块在所述牵引车的牵引下,沿轨道系统的轨道表面滑动行走;
步骤2:所述里程测量轮上的绝对值编码器结合所述北斗定位系统,对所述小车的实时检测位置进行里程定位;
步骤3:利用激光三角法原理,以点激光传感器与结构激光传感器结合,实现轨道系统的局部偏差检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系统的检测和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系统的局部偏差检测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以所述检测基准梁为轨道系统上的测量基准线;
步骤3.2:所述结构激光传感器在所述小车行走过程中,对轨道系统发射结构激光,获取轨道系统表面的三维点云;
步骤3.3:根据三维点云的连续和间断情况,判断轨道系统的接缝位置、接缝宽度;根据接缝两侧三维点云在深度方向的值,计算接缝偏差值,并检测出轨道的表面损伤情况;
步骤3.3:根据接缝位置、接缝宽度和接缝偏差,通过点激光传感器,对轨道系统的表面结构不间断发射点激光照射,获得结构激光测量值;
步骤3.4:将点激光测量值与检测基准梁提供的基准线进行计算,获得轨道系统的局部偏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445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