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防坠落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4345.0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5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赵霄雯;文涛;戴立方;赵科;李云安;成维跃;李雁冰;彭正;张振;解世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霄雯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13/18 |
代理公司: | 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0 | 代理人: | 单玉刚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坠落 保护装置 | ||
一种电梯防坠落保护装置,包括井道、设于井道前面的层门开口和电梯轿厢,井道内壁前侧竖向设有两根支撑杆,支撑杆的下端分别通过铰接座与井道内壁铰接连接,每根支撑架的内侧分别铰接连接有两根横杆,两侧的横杆位置一一对应,同侧的两根横杆之间均设有竖杆,竖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同侧对应横杆的远离支撑杆一端铰接连接。本发明在电梯正常运行时具有防止人员货物从层门开口跌入井道的功能,在井道施工检修时又可以作为防坠装置使用,本装置在电梯运行时的开闭功能不需借助外部动力,适合作为施工电梯的防坠落保护装置进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施工电梯安全防护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梯防坠落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施工电梯是高层建筑施工时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工具,现有的施工电梯其轿厢门和层门多采用手动开关的推拉门或栅栏门,在实际使用时经常有工人由于疏忽或图省事未及时关闭防坠门,存在从防坠门开口坠落的风险,另外井道内需要进行检修和施工时,为了安全也需要在作业区域的上下两侧搭设防坠落装置,需要一种便于使用的电梯防坠落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防坠落保护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梯防坠落保护装置,包括井道、设于井道前面的层门开口和电梯轿厢,井道内壁前侧竖向设有两根支撑杆,支撑杆的下端分别通过铰接座与井道内壁铰接连接,每根支撑杆的内侧分别铰接连接有两根横杆,两侧的横杆位置一一对应,同侧的两根横杆之间均设有竖杆,竖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同侧对应横杆的远离支撑杆一端铰接连接,支撑杆与相连的两根横杆以及竖杆共同围成一个矩形,封闭矩形内设有起到防坠落作用的阻拦索装置,同侧的支撑杆、横杆、竖杆以及阻拦索装置共同组成一扇防坠门,支撑杆的上部分别横向开设有第一透槽,第一透槽中通过轮架分别安装有滑轮,支撑杆的外侧分别竖向设有弹簧,弹簧的下端分别通过支架与对应支撑杆下部固定连接,弹簧的上端则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缆绳,第一缆绳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一透槽并且经滑轮变向后与同侧下部横杆的远离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井道前壁开设有两个第二透槽,第二透槽中分别通过轮架安装有导向双滑轮,层门开口上方的井道外壁上横向设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固定安装于井道外壁上,转轴的外周两侧分别设有缆绳卷辊,支撑杆上端朝向第二透槽一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缆绳,第二缆绳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二透槽并且经导向双滑轮导向后缠绕于同侧缆绳卷辊上,转轴通过动力装置进行驱动,电梯轿厢的前面固定安装有六边形框架。
如上所述的一种电梯防坠落保护装置,所述的阻拦索装置为多股尼龙绳交错编制的安全网,安全网的四周分别与对应的横杆、竖杆以及支撑杆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电梯防坠落保护装置,所述的弹簧的弹簧力等于同侧横杆、竖杆、安全网自重给与第一缆绳向下的拉力之和。
如上所述的一种电梯防坠落保护装置,所述的两根竖杆相对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数个磁石,两根竖杆上的磁石分别位置一一对应且互相吸合,两侧磁石互相吸合时的吸力不小于100kg。
如上所述的一种电梯防坠落保护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电机,转轴上方的井道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转轴外周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互相啮合,电机为带有抱闸的自锁电机。
如上所述的一种电梯防坠落保护装置,所述的竖杆前侧共同安装有数个锁扣,锁扣可以通过加装挂锁将两侧竖杆锁止在一起。
如上所述的一种电梯防坠落保护装置,所述的支撑杆下端前侧设有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支撑杆下端固定连接,六边形框架中横向设有踏板,踏板位于轿厢门下沿且两端均与六边形框架内壁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电梯防坠落保护装置,所述的井道内壁后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挡块,挡块分别与前侧的支撑杆位置一一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霄雯,未经赵霄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43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