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3371.1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2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捍民;崔登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469;C02F1/44;C02F1/4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流动 电极 渗透 生物反应器 脱盐 方法 | ||
1.一种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其特征在于,厌氧消化反应器内污泥上清液依次泵入FO膜组件(3)和脱盐室(4)并最终返回反应器(9);经脱盐室(4)外加电压的作用,溶液中阴阳离子分别向两侧移动并透过离子交换膜吸附在离子交换膜外侧的流动碳电极上实现脱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所用的反应系统如下:厌氧消化反应器(9)主体与FO膜组件(3)相连,FO膜组件(3)中FO膜活性层一侧与脱盐室(4)相连,脱盐室(4)与厌氧消化反应器(9)主体相连形成循环回路;FO膜组件(3)中FO膜支撑层一侧与汲取液室(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盐室(4)组装,自电源正极到负极分别为阳极PMMA板(12)、阳极碳布集流体(13)、阳极具腔室硅胶垫圈(14)、阴离子交换膜(15)、具腔室PMMA板(16)、阳离子交换膜(17)、阴极具腔室硅胶垫圈(18)、阴极碳布集流体(19)和阴极PMMA板(20);阴离子交换膜(15)和阳离子交换膜(17)有效间距2cm,厌氧消化反应器(9)内上清液循环流过此间隙;脱盐室(4)施加电压3.0V。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流动碳电极制备方式为:过200目筛,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烘干后,制备5wt%AC的含碳电极搅拌24小时,得到均匀的碳悬浮液。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流动碳电极制备方式为:过200目筛,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烘干后,制备5wt%AC的含碳电极搅拌24小时,得到均匀的碳悬浮液。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一种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其特征在于,脱盐后的碳电极通过过滤即可再生利用,滤液中的氮磷可通过鸟粪石的方式回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其特征在于,脱盐后的碳电极通过过滤即可再生利用,滤液中的氮磷可通过鸟粪石的方式回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其特征在于,脱盐后的碳电极通过过滤即可再生利用,滤液中的氮磷可通过鸟粪石的方式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337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