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轧制油泥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19877.5 | 申请日: | 2020-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1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强;吕孟静;钱华;舒强;裘云杰;秦飞;陈铭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张琳琳 |
| 地址: | 31580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轧制 油泥 无害化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锈钢轧制油泥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不锈钢轧制油泥经过过滤搅拌后形成流动液体;2)一次分离:流动液体经泥浆泵输送至卧式离心机进行固液初步分离;3)二次分离:将一次分离后的轧制混合油输送至蝶式离心机内进行固液再次分离;4)三次分离:将二次分离后的轧制油输送至管式离心机内进行固液分离;5)过滤:将三次分离后的轧制油进行过滤提纯后待用。由上述处理方法所得到的轧制油的油品洁净度高而能被重复使用,且整个处理过程绿色、环保且无“三废”排放,达到了无害化处理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不锈钢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废物处理及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轧制油泥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冷轧不锈钢带对表面要求较高,因此不锈钢带冷轧广泛采用矿物油进行冷却润滑。轧制油在冷却润滑过程中,同时带走了不锈钢表面铁屑。轧制油回收再利用过程中先要经过一次、二次过滤,一次、二次过滤滤芯的反冲洗,反冲洗的油进残渣油箱三级沉淀,沉淀下为固液混合物(油泥)排放至淤泥箱。该油泥呈黑色黏稠态,金属含量高、颗粒直径小(微米级)、成分复杂,自然状态下很难沉降,车间回用率仅10%。
传统意义上的油泥或含油污泥,如石油石化、原油和炼油工业的“三泥”(浮渣、剩余活性污泥、隔油池底泥)具有机械分离、超声波处理、焚烧、燃料或建材利用、填埋等处理和处置途径。而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传统意义的处理方法存在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污染转移隐患待储多问题。
又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废钢轧制油的回收利用方法》,其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079158.5(申请公开号为CN109807187A)公开了一种废钢轧制油的回收利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废钢轧制油与无机酸混合反应,然后将所得反应混合物分层,分离出上层油相和下层含盐水相;(2)将所述油相进行蒸馏,分离出沸点为500℃以下的馏分;(3)将所述含盐水相冷却结晶,分离出铁盐;剩余的油相通过蒸馏提取出制备轧制油的原料,轧制油采用蒸馏提取的方式,极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且提取的轧制油的油品洁净度较低。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不锈钢轧制油泥无害化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轧制油颗粒粒径小且油品洁净度高的不锈钢轧制油泥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不锈钢轧制油泥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不锈钢轧制油泥经过过滤搅拌后形成流动液体;
2)一次分离:流动液体经泥浆泵输送至卧式离心机进行固液初步分离;
3)二次分离:将一次分离后的轧制混合油输送至蝶式离心机内进行固液再次分离;
4)三次分离:将二次分离后的轧制油输送至管式离心机内进行固液分离;
5)过滤:将三次分离后的轧制油进行过滤提纯后待用。
优选地,所述泥浆泵以每小时500~1000升的流量输送并将流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破碎到粒径为1mm。
优选地,在步骤3)中分离出的液态油泥输送至步骤2)中进行固液分离,步骤2)分离出的轧制混合油输送至步骤3)中的蝶式离心机中进行固液分离。如此,能够对分离出的液态油泥进行轧制油。
为了使得轧制油的颗粒粒径更小,优选地,所述卧式离心机的转速为5000r/min,所述蝶式离心机的转速为10000r/min,所述管式离心机的转速为14000r/min。
具体地,经一次分离后的轧制混合油的固体颗粒粒径为5~10um。
具体地,经二次分离后的轧制油的含渣量<1%。如此,轧制油的油品洁净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98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