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及其缓冲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19834.7 | 申请日: | 2020-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8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石磊;徐玲灿;吴年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F9/22 | 分类号: | B66F9/22;F15B15/22;F15B15/2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液双 介质 缓冲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及其缓冲方法,所述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包括缸筒、缸盖、活塞杆以及装在活塞杆一端的活塞头,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缸筒内的一端沿着轴向依次开设有用以安装活塞头的安装孔、以及用以储存油液的储油室。本发明充分利用系统前缸缸筒环形有杆腔内气体的巨大压缩比和高弹性,使得环形有杆腔内的缓冲油液刚开始工作时,系统后缸已同步启动,且活塞杆一端的活塞头没有接触到缸盖,极大的降低了系统前缸与系统后缸切换时因活塞头与缸盖直接撞击带来的冲击,实现系统前缸与系统后缸之间的平顺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叉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及其缓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叉车行业及叉车市场,配置全自由起重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多,市场需求越来越高,如二级全自由、三级全自由、甚至四级全自由起重系统。
但是叉车行业内一直存在一个问题没有得以很好的解决,就是全自由门架的系统前缸、系统后缸在切换动作时产生冲击的问题,此问题会造成叉车抖动,使其稳定性降低,且叉车震动严重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及其缓冲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包括缸筒、缸盖、活塞杆以及装在活塞杆一端的活塞头,所述活塞杆带动所述活塞头沿着所述缸筒的轴向移动;
所述缸筒与所述活塞杆形成的环形有杆腔内装有缓冲油液;
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缸筒内的一端沿着轴向依次开设有用以安装活塞头的安装孔、以及用以储存油液的储油室,且所述安装孔的末端与所述储油室相连通;
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一侧沿着径向开设有节流孔与回流孔,且所述节流孔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头上横向开设的节流油道相连通、所述回流孔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的末端或所述储油室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头的中部从无杆腔一端至有杆腔一端依次开设有用以安装单向阀的固定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的末端相连通的防溢孔;
所述防溢孔靠近所述安装孔末端的一段内部装有防溢管、且所述防溢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储油室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油液从所述缸筒的有杆腔依次经所述节流孔、所述节流油道、以及所述安装孔的末端进入所述储油室形成节流通道;
所述缓冲油液从所述储油室依次经所述安装孔的末端、所述回流孔进入所述缸筒的有杆腔内形成回流通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缸筒靠近所述缸盖的有杆腔一侧开设有螺纹孔、且所述螺纹孔内装有补气螺钉。
本发明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的缓冲方法,所述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为系统前缸;
合理设计所述储油室的体积,并利用所述储油室存储所述缸筒有杆腔内的气体和所述缓冲油液;在所述缸筒有杆腔内的缓冲油液工作前,利用所述缸筒有杆腔内的气体压缩来增加系统压力,实现所述系统前缸与所述系统后缸之间的平顺切换;
所述储油室体积值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S1、计算所述缸筒密闭有杆腔内气体压缩时的空气压力上限;
S2、根据波义耳气体方程及压缩后的空气压力与所述储油室的体积关系,计算所述储油室的体积值。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1中,计算所述缸筒有杆腔内气体压缩时的空气压力上限时,应同时满足:
条件1,所述缸筒密闭有杆腔内气体压缩后的压力不能打开单向阀,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98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风式气流场燃烧室
- 下一篇:一种水下航行动力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