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椭圆环形组合撑在深大淤泥基坑工程的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9675.0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1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史少英;白军红;王玉;刘辉;彭美坤;王升平;郭源;郭寇;李玉恒;刘湘江;谭明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椭圆 环形 组合 淤泥 基坑 工程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椭圆环形组合撑在深大淤泥基坑工程的应用方法,包括:根据基坑的深度设定多椭圆环形组合撑的层数;进行外侧水泥搅拌止水桩和支护桩施工;开始基坑第一层土方开挖,然后构建第一层多椭圆环形组合撑;在第一层多椭圆环形组合撑完工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及以上时,开始第二层土方开挖;并以此类推,在每一层多椭圆环形组合撑完工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及以上时,就开始下层土方挖掘,直至挖完基坑最底层土方。本发明有效缩短多椭圆环形组合撑硬化等待时间,加快工程进度,且又能保证基坑的安全稳定,通过基坑施工期间对基坑位移、支撑轴力、周边沉降等观测,各项指标均处于安全值以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椭圆环形组合撑在深大淤泥基坑工程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地下工程的逐渐增多,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大基坑工程也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南方沿海城市地下施工过程中,如何在安全、快速、节约的前提前确保深大淤泥质基坑的施工已成为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
内支撑作为深大基坑的主要支撑体系,形式越来越多,受力也越来越合理,对于不同的基坑形状,选用合理的支撑形式对基坑的安全、工程进度和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地质条件极差的异形基坑而言,现在普遍使用的角撑+横撑的支撑方式大大增加了支撑体系的体量,且长宽方向的长距离直接导致横撑截面大。而多椭圆环形组合撑具有以下的优点:
1)多椭圆环形组合撑相比与其它支撑形式更能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结构受力更合理,能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特性。
2)多椭圆环形组合撑能很好的发挥自身所创造的时空效应,节约支撑所占空间,有利于巧妙的为部分结构施工创造先行施工条件。
3)多椭圆环形组合撑对于深大软土基坑安全性更高,能有效的确保基坑施工期间,基坑的各项变形值位于安全报警值以内,安全性相比其他支撑体系能可靠。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多椭圆环形组合撑在深大淤泥基坑工程的应用方法以解决现在普遍使用的角撑+横撑的支撑方式及其应用方法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受力更加合理,且能够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特性的多椭圆环形组合撑。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很好的发挥自身所创造的时空效应,节约支撑所占空间,巧妙的为部分结构施工创造先行施工条件的多椭圆环形组合撑。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保证基坑支护安全的多椭圆环形组合撑在深大淤泥基坑工程的应用方法。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椭圆环形组合撑在深大淤泥基坑工程的应用方法,其中,包括:
根据基坑的深度设定多椭圆环形组合撑的层数;
进行外侧水泥搅拌止水桩和支护桩施工;
开始基坑第一层土方开挖,然后构建第一层多椭圆环形组合撑;
在第一层多椭圆环形组合撑完工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及以上时,开始第二层土方开挖;并以此类推,在每一层多椭圆环形组合撑完工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及以上时,就开始下层土方挖掘,直至挖完基坑最底层土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及以上时就开挖,有效缩短多椭圆环形组合撑硬化等待时间,加快工程进度,整个施工过程能够节省15%以上的施工时间,且又能保证基坑的安全稳定,通过基坑施工期间对基坑位移、支撑轴力、周边沉降等观测,各项指标均处于安全值以内,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施工挖土过快容易造成事故的问题,以及解决施工时间周期长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96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