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调节振动属性的方向盘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18441.4 | 申请日: | 2020-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6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罗荣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鸿晶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B62D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调节 振动 属性 方向盘 | ||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调节振动属性的方向盘。在该方向盘中附接有包括振动电机的振动器,所述方向盘包括:骨架,其被构造成一个不完整的环形;断口部分,其设于所述骨架的下部;所述振动器容纳在所述断口部分中,并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切换地附接至所述骨架;调节部,其与所述振动器相连,用于执行所述切换的动作;控制器,其与监测单元相连,用于控制调节部的运行。通过本发明可以提高方向盘的振荡属性的可调性,自动地根据方向盘操作期间的汽车实时数据优化方向盘在操作期间的震动触感,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向盘。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方向盘的设计,当车辆上的传感器识别出从车道脱离时、或者预测到将要脱离时,或者在其他监控到特定情况下,例如疲劳驾驶时,通过振动马达使方向盘发生震动,从而通知或提醒驾驶员。
例如公开号JPH7-1000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方向盘,其中包括马达和偏心配重的振动产生器被固定于连接轮圈和凸起部的辐条上。然而,由于振动产生器被固定于辐条上,因此由振动产生器产生的振动不仅被传递到轮圈,还被传递到凸起部,也即振动能量被分散,因此,一方面会造成能耗较大或方向盘重量变大的缺陷,另一方面,在一些使用环境下特别是有其他振动发生并作用于方向盘的情况下,给驾驶员提供的震动触感会削弱。
又如公开号CN110316240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方向盘,在该方向盘中附接有包括振动马达的振动装置,方向盘包括:环部分,其包括芯构件;以及厚度减小部分,其减小质量并设置有芯构件。振动装置容纳在厚度减小部分中并附接至芯构件。但是该方向盘无论在何种使用条件下,只能给驾驶员提供一种固定的震动触感,驾驶员在接触较长时间的振动后,在感官上易疲劳,从而发挥不了该方向盘所应有的提醒功能。
公开号CN109204434A的专利文献考虑到了上述无变化的振动所带来的缺陷,其采用了一种冷热刺激的方式附加于方向盘的振动器上。然而这种方式脱离了振动本身,在方向盘中额外增加了多个热部件,不但不利于节约成本,由于热部件的存在,对方向盘本身的使用寿命也有不利的影响。
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自适应地调整自身振动属性的方向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自适应地调整自身振动属性,从而在操作期间能够自动提升震动触感的方向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方向盘,在该方向盘中附接有包括振动电机的振动器,所述方向盘包括:骨架,其被构造成一个不完整的环形;断口部分,其设于所述骨架的下部;所述振动器容纳在所述断口部分中,并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切换地附接至所述骨架;调节部,其与所述振动器相连,用于执行所述切换的动作;控制器,其与监测单元相连,用于控制调节部的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包括一调节电机,以及将调节电机和振动器连接的传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单元包括定位装置、车速传感器、车内摄像头、车身雷达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断口部分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一个第一附接部,所述第一附接部与所述骨架是一体的。
进一步地,所述方向盘还包括一个穿设于所述骨架内的芯构件,所述芯构件由多个单独的铰线构成并且因此沿其长度方向相对地具有挠性,所述芯构件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一个第二附接部一体地构造。
进一步地,在所述骨架的内部开有一个与骨架同心的用于容纳所述芯构件的环形的槽,所述槽的截面略大于所述芯构件的截面,所述槽的槽口在所述断口部分的端面上与所述第一附接部邻近。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器通过一对第一附接部在第一位置直接地附接至所述骨架,或通过一对第二附接部在第二位置附接至所述芯构件,显然,所述第一位置即为一对第一附接部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即为一对第二附接部之间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鸿晶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鸿晶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84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