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摆线针轮机构啮合效率的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8096.4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1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G06F17/15;F16H5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周春凤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摆线 轮机 啮合 效率 计算方法 | ||
1.一种摆线针轮机构啮合效率的计算方法,所述摆线针轮机构在任意时刻所有针齿均参与啮合,其特征是,所述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摆线针轮机构计算所需数据;
在步骤S1中,所述摆线针轮机构计算所需数据包括:针轮半径Rz、偏心距A、针轮齿数Zb,Zb取偶数,是本领域公知常识、齿面摩擦因数μ;
S2,计算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处压力角;
在步骤S2中,计算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处压力角的具体过程为:通过摆线轮节圆半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摆线轮节圆半径ra,通过针轮节圆半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针轮节圆半径rb,通过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处针齿分布角度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处针齿分布角度θk,k=1,2,…,Zb,通过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距离计算公式计算得到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的距离pk,通过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连线与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到针轮中心连线间夹角计算公式计算得到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连线与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到针轮中心连线间的夹角ρk1,通过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到节点连线与节点到针轮中心连线间夹角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到节点连线与节点到针轮中心连线间的夹角ρk2,通过摆线轮中心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距离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摆线轮中心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的距离Oak,通过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连线与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到摆线轮中心连线间夹角计算公式计算得到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连线与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到摆线轮中心连线间的夹角ρk3,根据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处摆线轮压力角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处摆线轮压力角αk1,根据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处针轮压力角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处针轮压力角αk2;
所述摆线轮节圆半径计算公式为:
ra=A(Zb-1) (1);
式(1)中,ra为摆线轮节圆半径,A为偏心距,Zb为针轮齿数;
所述针轮节圆半径计算公式为:
rb=AZb (2);
式(2)中,rb为针轮节圆半径,A为偏心距,Zb为针轮齿数;
当1≤k≤Zb/2+1,所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处针齿分布角度计算公式为:
式(3)中,θk为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处针齿分布角度,k=1,2,…,Zb/2+1,Zb为针轮齿数;
当Zb/2+2≤k≤Zb,所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处针齿分布角度计算公式为:
式(4)中,θk为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处针齿分布角度,k=Zb/2+2,Zb/2+3,…,Zb,Zb为针轮齿数;
所述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距离计算公式为:
式(5)中,pk为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的距离,k=1,2,…,Zb,Rz为针轮半径,rb为针轮节圆半径,θk为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处针齿分布角度;
所述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连线与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到针轮中心连线间夹角计算公式为,
式(6)中,ρk1为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连线与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到针轮中心连线间的夹角,k=1,2,…,Zb,rb为针轮节圆半径,θk为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处针齿分布角度,pk为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的距离;
所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到节点连线与节点到针轮中心连线间夹角计算公式为,
ρk2=π-ρk1-θk (7);
式(7)中,ρk2为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到节点连线与节点到针轮中心连线间的夹角,k=1,2,…,Zb,ρk1为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连线与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到针轮中心连线间的夹角,θk为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处针齿分布角度;
所述摆线轮中心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距离计算公式为,
式(8)中,Oak为摆线轮中心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的距离,k=1,2,…,Zb,pk为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的距离,ra为摆线轮节圆半径,ρk2为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到节点连线与节点到针轮中心连线间的夹角;
所述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连线与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到摆线轮中心连线间夹角计算公式为,
式(9)中,ρk3为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连线与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到摆线轮中心连线间的夹角,k=1,2,…,Zb,ra为摆线轮节圆半径,ρk2为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到节点连线与节点到针轮中心连线间的夹角,Oak为摆线轮中心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的距离;
所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处摆线轮压力角计算公式为,
式(10)中,αk1为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处摆线轮压力角,k=1,2,…,Zb,ρk3为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连线与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到摆线轮中心连线间的夹角;
所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处针轮压力角计算公式为:
式(11)中,αk2为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处针轮压力角,k=1,2,…,Zb,ρk1为节点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连线与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到针轮中心连线间的夹角;
S3,计算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处的啮合效率;
在步骤S3中,计算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处的啮合效率的具体过程为:通过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啮合效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处的啮合效率ηk,k=1,2,…,Zb;
所述摆线针轮啮合位置啮合效率计算公式为,
式(12)中,ηk为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处的啮合效率ηk,k=1,2,…,Zb,μ为齿面摩擦因数,αk1为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处摆线轮压力角,αk2为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处针轮压力角;
S4,计算摆线针轮机构的啮合效率;
在步骤S4中,计算摆线针轮机构的啮合效率的具体过程为:通过摆线针轮机构啮合效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摆线针轮机构的啮合效率η;
所述摆线针轮机构啮合效率计算公式为,
式(13)中,η为摆线针轮机构的啮合效率,Zb为针轮齿数,ηk为摆线针轮啮合位置k处的啮合效率,k=1,2,…,Z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809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