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背光装置及显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7820.1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8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安福;李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扬;付静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背光 装置 显示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光源的背光装置及显示设备。该LED背光装置包括设有开孔结构的基板;多个LED光源,其设置在该基板的下表面;反射聚光结构,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下方,用于将所述LED光源的出光向所述LED背光装置的出光面的一侧进行反射;光学膜片组,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方。所述开孔结构与所述反射聚光结构相对应设置。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轴向视角亮度的背光装置,并且提高了光的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LED背光装置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显示器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柔性液晶显示器、曲面液晶显示器、可挠液晶显示器和可折叠液晶显示器等非平面型显示设备的需求日渐增多。柔性液晶显示面板凭借其轻薄、可弯折、耐冲击的特性即将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但液晶显示装置为非自发光显示装置,需要搭配背光才能实现显示,大大增加了柔性显示的难度。如何实现柔性背光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直下式背光模组直接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后方,具有窄边框的优势,在大尺寸显示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面临着厚度增加的问题。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LED)是一种尺寸在100微米左右的小型LED,将Mini-LED应用到背光模组中,能够在实现窄边框的同时,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加。与传统侧入式背光模组类似,采用Mini-LED的直下背光模组也需要采用增亮膜、反射片等结构以提升正面的亮度。目前最常使用的增亮膜的基本原理在于能够将部分大角度光线往中心区域收敛,而其余部分光线能够通过全反射重新进入导光板并得到重新回收利用。不同于侧入式背光的导光板回光系统,采用Mini-LED的直下背光模组一般是通过在驱动基板上涂覆白色反光油墨(即白油)方式进行回光,由于白油的反射特性使得反射光与入射光通常具有相同的角度,要么反射后重新进入增亮膜再次被全反射回来,要么被反射至驱动基板的低反射区(如Mini-LED表面、与白油之间的间隔区)被损耗,导致整体回光效率出现较大损失,出光效率不高。这些柔性Mini-LED背光技术实施困难,一方面与传统背光工艺脱节,两一方面制造成本高,良率低。由于Mini-LED和Micro-LED视角较大,导致其轴向视角亮度不够,因此针对Mini-LED和Micro-LED背光的提高轴向视角亮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轴向视角亮度的背光装置,并且提高了光的利用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LED背光装置。该LED背光装置包括设有开孔结构的基板;多个LED光源,其设置在该基板的下表面;反射聚光结构,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下方,用于将所述LED光源的出光向所述LED背光装置的出光面的一侧进行反射并通过基板的开孔结构出射;光学膜片组,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方。所述开孔结构与所述反射聚光结构相对应设置。
本发明通过出光面与所述LED背光装置的出光面相反的LED光源与反射聚光结构的设置,实现均光效果可调,消除Mura灯眼现象,提高轴向视角亮度,并提升了面光源出光均匀度和光能利用效率。从各Mini-LED和Micro-LED光源射出的光,虽然具有较高的扩散度,但通过向反射聚光结构的反射从而能缩小扩散角,克服轴向视角亮度不够的问题。本发明同时可以获得终端设备的高HDR对比度值显示画面。另外,整个显示装置的生产、组装工艺及结构都更简单,并且结构稳定性高。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LED光源的出光面与所述背光装置的出光面相反。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LED光源倾斜设置;所述反射聚光结构为锯齿状。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孔结构至少对应一反射聚光结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聚光结构为凹面结构或凸面结构,其为半球结构、四面体结构、多面体结构、圆柱体结构或者近圆锥体结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聚光结构和所述基板形成密闭的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7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