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服务集成开放平台及空间信息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7167.9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4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仇林遥;黄丽;王钰迪;郑作亚;孟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8/70 | 分类号: | G06F8/70;G06F8/30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于金平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服务 集成 开放 平台 空间 信息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服务集成开放平台及空间信息应用方法。服务集成开放平台,包括:服务封装与二次开发框架用于提供多个封装代码框架和二次开发接口;服务运行管理子系统用于完成服务的发现、注册、代理、负载均衡和动态调节;服务监控子系统用于监控服务的工作状态;流程编排子系统用于对多个服务进行可视化的组合,并配置多个服务之间的数据绑定关系,以构建流程;流程执行子系统用于控制流程的启动、停止,以及服务的动态调用;数据定制生产子系统用于调用服务或流程,执行生成任务。采用本发明,可以解决集成过程中异构算法模型的输入、输出、结构、模式等不统一的问题,支持不同来源模型的组合化流程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集成开放平台及空间信息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便利的时空数据获取方式与广泛的数据平台使时空数据的获取变得既快又易,与此相对比,时空信息应用服务的共享资源则显得稀少。相关技术中的时空信息应用服务大都是由各种独立的系统堆彻而成,单体架构所有的模块全都耦合在一块,代码量大,维护困难。当单体架构的应用服务的代码量变得庞大,各个模块之间区别比较模糊,逻辑比较混乱,代码越多复杂性越高,越难解决遇到的问题。另外,单体架构模块非常多,代码量非常庞大,导致部署项目所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集成开放平台及空间信息应用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时空信息应用服务在服务共享和服务便捷集成上的欠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服务集成开放平台,包括:
服务封装与二次开发框架,用于提供多个封装代码框架,以及二次开发接口,以构建服务;
服务运行管理子系统,用于完成所述服务的发现、注册、代理、负载均衡和动态调节;
服务监控子系统,用于监控所述服务的工作状态;
流程编排子系统,用于对多个所述服务进行可视化的组合,并配置多个所述服务之间的数据绑定关系,以构建流程;
流程执行子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流程的启动、停止,以及所述服务的动态调用;
数据定制生产子系统,用于调用所述服务或所述流程,执行生成任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服务封装与二次开发框架包括:
Java程序封装,用于提供Java代码的封装代码框架;
C++程序封装,用于提供C++可执行程序和DLL类库的封装代码框架;
Python程序封装,用于提供Python程序的封装代码框架;
二次开发结构,用于提供二次开发API。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服务运行管理子系统包括:
服务注册,用于将所述服务的元信息添加到注册中心;
服务发现,用于发现已部署启动的服务;
服务代理,用于通过一个服务网关提供服务代理功能;
负载均衡,用于提供服务集群功能,以实现多个服务组成的集群的负载均衡;
动态伸缩机制,用于实现所述服务的动态伸缩。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服务监控子系统包括:
服务健康度监控,用于监控所述服务的运行状态;
服务资源监控,用于监控所述服务的CPU占用情况和内存资源占用情况;
服务性能监控,用于监控所述服务的响应时间;
服务可靠性监控,用于监控所述服务的错误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71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