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以及端子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17032.2 | 申请日: | 2020-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5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良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R13/42 | 分类号: | H01R13/42;H01R13/04;H01R12/7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玮;苏琳琳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以及 端子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提高具有板状的接触部的端子相对于壳体的支承强度。连接器(1)具备:壳体(2),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30);以及端子(3),配置于贯通孔(30),端子(3)包括:接线部(10),连结于线缆的终端部;支承部(11),连接设置于接线部(10)的轴向末端;以及平板状的接触部(12),连接设置于支承部(11)的轴向末端,并与对象侧连接器的对象侧端子接触,接触部(12)通过以折返部(25)为轴折叠的金属板形成为具有比支承部(11)的宽度更宽的宽度的双层板状,并且具有将折叠的金属板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开口部(26A、26B),壳体(2)对配置于贯通孔(30)的端子(3)进行保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以及端子。
背景技术
例如,存在具备如下构造的装置:在将安装于线缆的端部的连接器、和固定于基板的连接器相互连接的类型的连接器装置之中,在一个连接器设置有具有板状的接触部的端子,在另一个连接器设置有具有末端分为两叉的两叉状的接触部的端子,通过利用两叉状的接触部夹着板状的接触部,使两连接器的端子彼此电连接。这种连接器装置例如,在需要在线缆相对于基板的连接方向上具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度的情况下等较多采用。下述的专利文献1、2中记载有这种连接器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94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78327号公报
在上述那种连接器装置具有的一对连接器中的、设置有具有板状的接触部的端子的连接器中,要求提高端子相对于连接器壳体的支承强度。即,对于具有板状的接触部的端子而言,接触部为板状,所以具有宽的接触面。板状的接触部在与对象连接器的两叉状的端子接触时,有时对将板状的接触部扭转的方向、或者倾斜的方向作用负载。需要提高端子相对于连接器壳体的支承强度,以便能够与该负载对抗。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连接器以及端子,它们能够提高具有板状的接触部的端子相对于壳体的支承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连接器具备:壳体,其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以及端子,其配置于上述壳体的上述贯通孔,上述端子包括:接线部,其连结于线缆的终端部;支承部,其连接设置于上述接线部的轴向末端;以及平板状的接触部,其连接设置于上述支承部的轴向末端,并与对象侧连接器的对象侧端子接触,上述接触部通过以沿着轴向或者与轴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折返部为轴而被折叠的金属板形成为具有比上述支承部的宽度更宽的宽度的双层板状,并且具有将折叠的上述金属板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开口部,上述壳体对配置于上述贯通孔的上述端子进行保持。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2连接器在上述的第1连接器基础上,优选上述壳体包括:第1内周面,其形成为上述贯通孔的一部分,使配置于上述贯通孔的上述支承部定位在与轴向正交的平面内;抵靠壁,其形成为上述贯通孔的一部分,与配置于上述贯通孔的上述支承部的末端抵接来对上述端子向轴向末端侧的移动进行限制;矛形件,其在上述贯通孔的内部沿轴向延伸设置,使末端部卡合于上述接触部的开口部来对上述端子向轴向基端侧的移动进行限制;以及第2内周面,其形成于上述贯通孔的轴向末端侧,并至少使上述接触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轴向基端侧定位在与轴向正交的平面内。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端子配置于将壳体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其包括:接线部,其连结于线缆的终端部;支承部,其连接设置于上述接线部的轴向末端;以及平板状的接触部,其连接设置于上述支承部的轴向末端,并与对象侧连接器的对象侧端子接触,上述接触部通过以沿着轴向或者与轴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折返部为轴而被折叠的金属板形成为具有比上述支承部的宽度更宽的宽度的双层板状,并且具有将被折叠的上述金属板沿厚度方向贯通且用于使设置于上述壳体的矛形件的末端部卡合的开口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濑电机株式会社,未经广濑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7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器装置以及连接器
- 下一篇:相冗余方案中的OR-FET本体制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