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新型节能电机驱动新型高效发电机的能量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14172.4 | 申请日: | 2020-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5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占超 |
| 主分类号: | H02K53/00 | 分类号: | H02K53/00;H02K7/18;H02K5/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新型 节能 电机 驱动 高效 发电机 能量 系统 | ||
1.一种利用新型节能电机驱动新型高效发电机的能量系统,包括底板(1)、蓄电池组(4)、高效发电机(8)以及节能电机(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端的左侧固定有电气控制柜(3),且电气控制柜(3)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组(4)和电源调控器(18),并且电气控制柜(3)顶部的前侧安装有控制面板(5),所述电气控制柜(3)右侧的底板(1)顶端固定有前后两个导轨(6),且导轨(6)的顶部皆开设有通槽(7),所述电气控制柜(3)右侧的底板(1)上方依次设置有高效发电机(8)、节能电机(9),且高效发电机(8)的输出端通过电源调控器(18)与蓄电池组(4)电连接,所述节能电机(9)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传动轴(10),且传动轴(1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高效发电机(8)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高效发电机(8)、节能电机(9)的底端皆通过左右两个支架(11)分别焊连有定位架(13),且定位架(13)皆位于导轨(6)之间,所述定位架(13)底部的拐角位置处皆焊接有螺栓(14),且螺栓(14)的顶端穿过通槽(7)并延伸至导轨(6)的上方,所述定位架(13)内部的前后两侧皆对称安装有倾斜的缓冲机构(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型节能电机驱动新型高效发电机的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端的前后两侧皆等间距固定有橡胶垫板(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型节能电机驱动新型高效发电机的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4)(或其它模式电源)给出启动电源,启动节能电机(9),节能电机(9)驱动高效发电机(8),高效发电机(8)输出电源,经过电源调控器(18)的滤波、调压以及稳压处理后,分别供应蓄电池组(4)充电、节能电机(9)连续运行,并富裕出一部分电源电输出他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型节能电机驱动新型高效发电机的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6)皆呈凹型结构,所述定位架(13)皆呈内部中空的工字型结构,且定位架(13)、螺栓(14)分别与对应的导轨(6)、通槽(7)构成滑动连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型节能电机驱动新型高效发电机的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7)的右端皆呈开放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型节能电机驱动新型高效发电机的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发电机(8)中采用高能量磁铁配对磁场变化,且高效发电机(8)中的线圈采用双柱/双槽绕组兼并结构,构成一组绕组两面两极同时接受磁铁切割磁场的工作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型节能电机驱动新型高效发电机的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电机(9)中的磁极呈圆周状均匀分布,构成“排斥”和“吸引”相互配套的双向工作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型节能电机驱动新型高效发电机的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皆呈顶部弧形内凹的梯型结构,且支架(11)的内部皆填充有阻尼填料(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型节能电机驱动新型高效发电机的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13)上方的螺栓(14)上皆套装有六角螺母(16),且六角螺母(16)皆在螺栓(14)构成螺旋锁紧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型节能电机驱动新型高效发电机的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14)的底部皆套装有第一弹簧(15),且第一弹簧(15)的顶部皆与导轨(6)的顶部弹性抵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型节能电机驱动新型高效发电机的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17)中皆包含有伸缩杆(1701)、第二弹簧(1702)以及固定座(1703),所述伸缩杆(1701)的上下两端皆安装有固定座(1703),所述伸缩杆(1701)上皆环绕有第二弹簧(1702),且第二弹簧(1702)的上下两端皆与固定座(1703)弹性卡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占超,未经杨占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417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书写交互方法、智能交互显示设备以及书写交互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印刷拉规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