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耦合功能的电流变弹性体减振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12737.5 | 申请日: | 2020-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6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钮晨光;牛蔺楷;兰媛;武兵;熊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9/32;F16F9/53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耦合 功能 流变 弹性体 减振器 | ||
1.一种具有自耦合功能的电流变弹性体减振器,包括减振压杆(1)、若干发电拉杆、上部外壳(11)和底座(10),上部外壳(11)的外部和底座(10)的外部通过固定螺栓(5)和固定螺母(7)连接,所述上部外壳(11)的顶部中心设有用于减振压杆(1)穿过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外壳(11)腔内顶部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减振压杆(1)的下端设有凸缘,凸缘与上部外壳(11)的腔内顶面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复位弹簧(2)套在减振压杆(1)上;
所述发电拉杆位于上部外壳(11)的腔体内,发电拉杆两端分别位于上部外壳(11)的腔内顶部和减振压杆(1)凸缘的上表面,以减振压杆(1)为圆心呈圆周阵列式均匀分布在减振压杆(1)的凸缘上,发电拉杆包括第一绝缘衬套(3)、金属拉杆(14)和位于第一绝缘衬套(3)内的介电弹性体堆栈(12),所述第一绝缘衬套(3)的开口处配置绝缘衬套端盖(4)和绝缘垫片(13);所述第一绝缘衬套(3)开口的一端位于金属拉杆(14)的顶部;所述介电弹性体堆栈(12)包括若干叠层放置的介电弹性体薄片(21),相邻的介电弹性体薄片(21)之间设有柔性电极(22),柔性电极(22)位于刚性的绝缘外环(20)的环内,每个柔性电极均有导线引出;
还包括位于减振压杆(1)和底座(10)之间的电流变弹性体叠层结构,电流变弹性体叠层结构包括若干叠层放置的电极片(16)和位于电流变弹性体叠层结构的顶层的上极板(6),相邻的两个电极片之间设有电流变弹性体单体(9),上极板(6)和每个电极片均有导线引出;所述上极板(6)与减振压杆(1)之间设有顶部绝缘片(15),电流变弹性体叠层结构的最底层的电极片(16)的底部设有底部绝缘片(19),电流变弹性体叠层结构与底座(10)之间设有第二绝缘衬套(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耦合功能的电流变弹性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极板(6)和所有电极片(16)从上到下依次编号,上极板(6)和奇数(或偶数)编号的电极片通过正极导线(8)连接介电弹性体堆栈(12)的正极,偶数(或奇数)编号的电极片通过负极导线(17)连接介电弹性体堆栈(12)的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自耦合功能的电流变弹性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极板(6)和电极片(16)为圆形或方形的薄片,材质为铜片或钢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具有自耦合功能的电流变弹性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变弹性体单体(9)的材质为纳米或微米级二氧化钛颗粒填充的硅橡胶或天然橡胶,颗粒体积分数为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耦合功能的电流变弹性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弹性体堆栈(12)的所有的柔性电极(22)从下到上依次编号,奇数(或偶数)编号的柔性电极(22)注入等量的初始正电荷并连接正极引出电极(23),偶数(或奇数)编号的柔性电极(22)注入等量的初始负电荷并连接负极引出电极(2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具有自耦合功能的电流变弹性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弹性体堆栈(12)的两端均有绝缘保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27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杂环境下注射高聚物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石膏建筑墙板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