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打印用精密铸造粉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12496.4 | 申请日: | 2020-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7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严生辉;彭凡;李天才;王敏;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14;C04B35/101;C04B35/48;C04B35/185;C04B35/82;B33Y70/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50021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精密 铸造 粉末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用精密铸造粉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铸造粉末材料按质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包括耐火材料82~94份、助熔剂1~5份、增韧剂1~5份、增塑剂2~4份和分散增强剂2~4份。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工艺繁多、材料使用复杂、综合性能较差、生产效率低、型壳强度较低、制造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一种3D打印用精密铸造粉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实现了粉末材料在3D打印精密铸造方向的成功应用,材料由以前材料众多到现在的只需要一种散热性优良的复合型材料,实现铸造智能化、周期短、效率高、规模化生产。所述粉末可以通过3D打印机直接打印出复杂精密铸造的型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用精密铸造粉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快速成形技术,所应用技术包括3DP喷墨打印技术、SLS选区激光烧结技术、FDM熔融层积成型技术等。其中,利用粉末材料进行打印的3DP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原理大致分为:微滴喷射、粉末颗粒粘结和固化成型三个步骤。目前在成形过程中,粉末颗粒首先与固化剂混合搅拌,然后铺好一层厚度固定的粉末颗粒材料,再通过喷头将粘结剂选择性的喷射在铺好的粉末颗粒层上,重复此操作,一层一层叠加起来,最终实现固化粘结成型。然而现有的三维打印粉末材料主要为陶粒砂、硅砂、热法再生砂、石膏粉等材料,目前材料单一,性能存在很大缺陷很难达到较高的力学性能性能和散热性能。陶瓷型铸造是精密铸造的一种重要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传统工业生产。目前,精密铸造型壳制作主要有三种方式:①失蜡精密铸造:是利用硅酸乙酯的水解液、水玻璃或硅溶胶作为粘结剂,与耐火材料配成浆料后,通过挂浆、撒砂、干燥、固化、去味、脱蜡、焙烧等工艺烧制而成;②消失模精密铸造:是使用硅酸乙酯、水玻璃、硅溶胶作为粘结剂,与耐火材料配成浆料后,通过挂浆、撒砂、干燥硬化、焙烧等工艺烧制而成;③陶瓷型芯铸造:针对目前形状复杂、铸件内腔过于窄小的型壳通过预制型芯来形成铸件型腔。以上方法过程工艺复杂、材料多且综合性能较差、生产场地大、生产效率低、型壳强度较低、制造周期长、自动化程度低、产品散热慢、内部缺陷大、不能大规模生产等诸多缺陷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设计和开发一种低收缩率、导热性好、散热快、强度高、综合性能优良的适用于3DP喷墨打印的精密铸造粉末材料,成为本领域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工艺繁多、材料使用复杂、综合性能较差、生产场地大、生产效率低、型壳强度较低、制造周期长、自动化程度低、产品散热慢、内部缺陷大等问题,提出一种3D打印用精密铸造粉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实现了粉末材料在3D打印精密铸造方向的成功应用,材料由以前材料众多到现在的只需要一种散热性优良的复合型材料,实现铸造智能化、周期短、效率高、规模化生产。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3D打印用精密铸造粉末材料,所述铸造粉末材料按质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包括耐火材料82~94份、助熔剂1~5份、增韧剂1~5份、增塑剂2~4份和分散增强剂2~4份。
进一步的,所述耐火材料为200~600目的熔融石英、白刚玉、锆英粉以及莫来石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耐火材料的耐火度大于1700℃。
进一步的,所述助熔剂为200~600目的金属氧化物;所述金属氧化物包括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锌、氧化锰、三氧化二铁、氧化镍、三氧化二铋、氧化铜、氧化亚铜、氧化钛、氧化铍、氧化钡、三氧化二铝以及氧化铬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增韧剂为500~2000目的碳纤维、纳米二氧化硅、纳米黏土以及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增韧剂粒子尺寸为1~100nm。
进一步的,所述增塑剂为300~600目的氧化锌粉或硬脂酸锌。
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增强剂为300~600目的炭黑、硅微粉、纳米二氧化钛以及纳米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24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次结构抗渗防漏施工方法
- 下一篇: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