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序批式流化床污水处理系统、控制系统及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11021.3 | 申请日: | 2020-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7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赵统刚;陈龙;张兰;陈阳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巷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青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序批式 流化床 污水处理 系统 控制系统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序批式流化床污水处理系统、控制系统及处理方法,包括池体,池体内由一端依次设置沉淀池、流化床、多功能过滤池以及出水渠,池体内还设置有回流控制槽,回流控制槽分别于流化床以及沉淀池相邻,流化床连接有进水管,出水渠上设置有出水管,流化床、多功能过滤池以及出水渠底部向联通设置,流化床内安装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将流化床内的原水排入到沉淀池,沉淀池内的水溢出置回流控制槽,回流控制槽上安装有气提装置,气提装置将回流控制槽内的水输送至多功能过滤池以及出水渠内,出水渠以及经多功能过滤池处理的水由底部联通位置回流至流化床内形成循环。本发明具有优化污染物降解去除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序批式流化床污水处理系统、控制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水资源是人们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水污染已经日渐严重,而生活污水也是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大多数农村的生活污水是直接排放,通过简单的生物降解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效率低,处理不完善。
公开号为CN10621988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农村废水处理方法,其经过曝气、沉淀后,将废水注入调节池调节pH,然后在依次经过好氧池、砂滤池、厌氧池完成氨氮的硝化和生物耗氧量的降解,在进入到浓缩污泥管中处理,最后再进行过滤和曝气,完成整改处理。在该方案中,水需要经过多个处理最后再排出,每个设备进行一次处理,且处理的方式比较单一,更从而整体处理不完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能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利用率的序批式流化床污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序批式流化床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由一端依次设置沉淀池、流化床、多功能过滤池以及出水渠,所述池体内还设置有回流控制槽,所述回流控制槽分别于流化床以及沉淀池相邻,所述流化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出水渠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流化床、多功能过滤池以及出水渠底部向联通设置,所述流化床内安装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将流化床内的原水排入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的水溢出置回流控制槽,所述回流控制槽上安装有气提装置,所述气提装置将回流控制槽内的水输送至多功能过滤池以及出水渠内,所述出水渠以及经多功能过滤池处理的水由底部联通位置回流至流化床内形成循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原水从流化床注入,由于底部与多功能过滤池以及出水渠联通,即能够同时将水注入,从回流控制槽内进行气提作用的气提回流水抬高多功能滤池和出水渠的液位,在压差和流化床曝气提升的联合作用下,出水渠和滤池内的水以垂直流、水平流和斜向流等复杂流态向流化床流动,并经过沉淀池后进入回流控制区。多功能过滤池上部和靠近流化床的局部区域形成好氧硝化状态,发生氨氮的硝化反应,而滤池下部区域尤其接近出水渠区域,形成厌氧和缺氧环境,原水中的碳源污染物在此与硝化水发生反硝化及释磷反应。原水中剩余的碳源污染物在流化床好氧降解并降解TP。在循环往复过程中,原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TN(总氮)、TP(总磷)等污染物逐渐降解去除。初始回流时,因整体污染物浓度高,溶解氧供应不足,以厌氧和好氧的除磷反应为主,而氨氮被吸附富集于沸石上。后期随着系统整体溶解氧水平的提高,以缺氧和好氧的TN去除为主,并对氨氮进行了生物再生。厌氧、缺氧和好氧的反应过渡变化,避免了TN、TP去除时对碳源的抢夺,优化生物除磷效果。沸石和除磷功能填料对原水TN、TP偶发性波动,有削峰调节稳定作用。在流化床位置,原水发生碳源污染物去除反应,速度快、负荷高、溶解氧利用率高,整个系统能够持续性的进行水循环和处理,并且将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产量最大的环节(碳源污染物的降解),将这一环节从多功能过滤池中剥离,可以有效缓解滤池区的产泥和堵塞问题,使农村污水处理操作更便捷、更省心。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流化床底部,所述流化床内填充有悬浮生物填料,且悬浮生物填料填充至流化床内的比例为1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巷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巷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10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