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VC装饰膜的制备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07746.5 | 申请日: | 2018-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3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 发明(设计)人: | 童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建新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75/06;C08K13/02;C08K5/11;C08K3/22;C08K3/26;C08K5/14;C08J5/18;B29D7/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97 | 代理人: | 于刚 |
| 地址: | 32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vc 装饰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PVC装饰膜的制备工艺,将PVC树脂、聚氨酯弹性体、增塑剂、稳定剂、色料、钛白粉、轻质碳酸钙、过氧化二异丙苯混合,之后密炼、开练、挤出过滤、四辊压延、牵引、压花、冷却、切边、卷取,所得到的装饰膜具有良好的甲醛吸收效果,并且增塑剂迁移少,性能稳定。
本案是申请日为2018年01月08日、申请号为201810017751.2、发明名称为“一种PVC装饰膜的制备工艺”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VC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饰用的PVC膜。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房地产行业的兴起,表面装饰材料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中薄膜材料例如PVC薄膜、PET薄膜以及复合薄膜等以其生产工艺简单、表面装饰图案及效果多样、使用方法简单、性价比极高而占据了新型表面装饰材料市场的主导地位。PVC薄膜耐磨性好、耐腐蚀性好、质优价廉,发展迅速,在室内及家具装饰、装修行业、飞机内舱膜、船舱膜等领域广泛应用。它可以使被装饰物表面获得较高的硬度,防止表面人为地划伤、擦伤或磕碰,从而更好的保护被装饰物,增加其使用寿命;其次,它还可以使被装饰物具有耐高温的特性,防止表面烫伤,另外,PVC不但可以表现自然界的颜色,还可以表现人们幻想中的颜色。
甲醛是室内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2位,并且己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如果PVC装饰膜能够兼具装饰和净化甲醛的作用,将会非常有意义。
中国专利CN105968633A公开了一种除甲醛室内装饰膜,所述装饰膜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得:聚氯乙烯树脂粉100份、增塑剂40~60份、钙锌稳定剂1~5份、甲醛吸收剂2~8份、色料1~4份、钛白粉5~11份、耐寒剂2~8份。该发明通过PVC膜配方中加入一种甲醛吸收剂,所制得的室内装饰膜具有净化甲醛的功效。甲醛吸收剂采用的是纳米硅粉、2-氨基-2-甲基-1-丙醇、异丁烯丁二酰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中的一种,但是这类直接添加的小分子甲醛吸收剂或无机粉体在使用中易迁移,从而会影响后续的甲醛吸收效果。
除了添加的甲醛吸收剂存在迁移问题外,PVC制品中增塑剂的迁移问题也已经熟知,并在过去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增塑剂的迁移会降低制品物理性能,使制品变硬变脆,而且明显损害制品表面性能,严重影响制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当PVC制品中的增塑剂向外迁移时,还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总而言之,传统的PVC制品中添加的增塑剂、甲醛吸收剂等物质易迁移,并且性能不稳定,制品也不能长期保持机械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在于避免现有PVC装饰膜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塑剂迁移少,具有甲醛吸收效果,并且性能保持长久稳定的PVC装饰膜。
本发明的PVC装饰膜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PVC装饰膜,其由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其中,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由聚酯多元醇(数均分子量2000-3000)、二异氰酸酯、乙二醇、甲基丙烯酰胺、乙酰乙酸羟乙酯(CH3COCH2COOCH2CH2OH)制备得到。所述二异氰酸酯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由聚酯多元醇100质量份、二异氰酸酯20~60质量份、2~10质量份乙二醇、2~10质量份甲基丙烯酰胺、2~10质量份乙酰乙酸羟乙酯制备得到。
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为:将聚酯多元醇、二异氰酸酯、乙二醇、甲基丙烯酰胺、乙酰乙酸羟乙酯放在混料器中于100℃下充分搅拌10-30分钟后,在高温塑料机或密炼机中,于140℃下充分塑炼,干燥后得到聚氨酯弹性体。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弹性体加入量为20-3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建新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建新塑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77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丝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送丝机构及3D打印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