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07742.7 | 申请日: | 2020-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7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捷媛;杨敬博;杨振秦;杨馥菀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5F7/00;C10L3/08;C02F101/16;C02F101/38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居延娟 |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村 生活 污水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装置,涉及生活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包括:污水处理池,以及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污水处理池中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污水处理池中的空间分隔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下部空间用于接种微藻,所述第二隔板竖直设置,且穿设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中部,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超出所述第一隔板,且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与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本发明的污水净化装置可根据污水的处理量进行设计,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投资成本低、运行费用少、除污染效率高;管理简单方便、维护容易,便于大规模推广普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极缺乏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的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多年来,据估算,全国每日向江河、湖泊排放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近2亿吨,其中近70%的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造成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人类的生存。
现有污水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物理处理法,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废水处理法。通常采用沉淀、过滤、离心分离、气浮、蒸发结晶、反渗透等方法,将废水中悬浮物、胶体物和油类等污染物分离出来,从而使废水得到初步净化。二、化学处理法,通过向污水中投加化学试剂,使其与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去除污染物,使污水达到排放水水质要求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中和、混凝、氧化还原、萃取、汽提、吹脱、吸附离子交换以及电渗透等。
以上两种方法虽然效果显著,但由于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因而管理难度大。而且,污水处理设施长期超负荷运行,使得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大大降低。而另外一种生物处理法:主要是在利用微生物自身新陈代谢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加速微生物的增殖和新陈代谢,从而使污染物得到降解的污水处理方法。但现在用于污水净化的技术都还不成熟,应用范围也不广泛。而且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及其技术,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而且需要专业化管理,适合于城市大型管网;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对于村镇生活污水的净化和处理,这些方法在技术和投资及运行成本方面均难以实现。因此,所有这些方法及其工艺并不适合于村镇及家庭生活污水的处理。
发明内容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池,以及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污水处理池中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污水处理池中的空间分隔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下部空间用于接种微藻,所述第二隔板竖直设置,且穿设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中部,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超出所述第一隔板,且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与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上部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的底部用于放置吸附材料,所述第一空间的侧部或者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的进水口,所述第二空间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的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通过法兰固定在所述第一隔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净化装置底部或靠近底部的侧壁设置有排污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材料包括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芝麻秸秆、棉花秸秆、高粱秸秆、黄豆秸秆和油菜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材料包括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且所述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从上到下依次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77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