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印花助剂在汽蒸条件下的吸湿性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06376.3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7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莉莉;鲜永芳;吴明华;余德游;王懿佳;倪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5/02 | 分类号: | G01N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闲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15 | 代理人: | 黄燕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印花 助剂 条件下 吸湿 性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印花助剂在汽蒸条件下的吸湿性能的方法,包括:(1)制备含印花助剂的海藻酸钠原糊;(2)分别将制备的纯海藻酸钠原糊以及含印花助剂的海藻酸钠原糊倒入平底容器中,使其流平充满容器底部,厚度均匀一致,继而烘干成膜至恒重,得干膜;(3)将容器和干膜放入汽蒸机内进行汽蒸,称重得到容器和湿膜的总质量;(4)计算得到吸湿率;(5)重复步骤(2)~(4)多次,得到多个吸湿率数据,控制吸湿率的离散系数在10%以内,得到吸湿率的平均值,得出所述印花助剂在汽蒸条件下的吸湿性能。本发明将印花助剂的吸湿性能进行定量化评估,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准确反映印花助剂在汽蒸条件下的吸湿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花助剂性能测试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印花助剂在汽蒸条件下的吸湿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染料印花具有色泽鲜艳、色牢度好、手感柔软等特点,因而在整个染料印花中占据较高的比重。印花过程中,织物表面烘干的图案化浆膜必须经过汽蒸工序,才能实现活性染料对纤维的着色。在汽蒸条件下,活性染料需要足够的水分才能重新溶解在水中,以顺利完成对纤维的吸附、扩散和上染固着。由此可知,汽蒸吸湿是浆膜中的活性染料实现顺利着色纤维的第一步。活性印花需要起到吸湿作用的物质通过结构中的极性基团捕获周围环境中的水分,以使浆膜充分吸水,为染料提供溶解的介质。浆膜中的糊料通常是含有大量极性基团的高分子物质,具有较强的吸湿性能,但其易抱合水分,提供的自由水不足以使活性染料充分重新溶解。因此,活性印花色浆中需加入具有吸湿性能的助剂,以便快速捕获水分子而为染料提供足以充分溶解的介质,才能使印花织物获得优良的表面得色和固色。
然而,评判印花助剂在汽蒸条件下的吸湿性能的方法,目前仍没有定量的统一标准。一般地,通过助剂的吸湿平衡图,可以分析助剂的吸湿性,但这种方法只能分析助剂本身的吸湿性能,不能如实反映助剂在印花汽蒸过程中所发挥的吸湿作用。关于印花助剂在汽蒸条件下的吸湿性能检测方法,国内外还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印花助剂在汽蒸条件下的吸湿性能的方法,通过含印花助剂的海藻酸钠湿膜质量和纯海藻酸钠湿膜质量,控制吸湿率的离散系数在10%以内,计算得到吸湿率平均值,以此来判断助剂在汽蒸过程中的吸湿性能好坏。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准确评判印花助剂在汽蒸条件下的吸湿性能。
一种检测印花助剂在汽蒸条件下的吸湿性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印花助剂加入海藻酸钠原糊中,制备含印花助剂的海藻酸钠原糊;
(2)分别将制备的纯海藻酸钠原糊以及含印花助剂的海藻酸钠原糊倒入平底容器中,使其流平充满容器底部,厚度均匀一致,继而烘干成膜至恒重,得干膜;
(3)将容器和干膜放入汽蒸机内进行汽蒸,称重得到容器和湿膜的总质量;
(4)计算得到吸湿率;
(5)重复步骤(2)~(4)多次,得到多个吸湿率数据,控制吸湿率的离散系数在10%以内,得到吸湿率的平均值,以此来评判印花助剂在汽蒸条件下的吸湿性能。
步骤(1)中,制备含印花助剂的海藻酸钠原糊时,先将印花助剂加入海藻酸钠原糊中,搅拌均匀,室温静置消泡,制备含印花助剂的海藻酸钠原糊。
海藻酸钠是目前国内外活性染料印花最为常用的糊料,因而选择海藻酸钠糊料作为载体,制得含不同印花助剂的浆膜,探讨不同结构的印花助剂在海藻酸钠浆膜中的吸湿性能,若选择其它种类的糊料,有可能导致助剂的吸湿性结果不稳,且不利于分析以海藻酸钠为原糊进行印花配浆,来探究助剂的吸湿性能与其印制性能之间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63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窗饰条压装定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生活习惯的大数据智能家居水电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