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三明治结构的纳米纤维絮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06170.0 | 申请日: | 2020-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5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丁彬;王赛;吴红炎;曹雷涛;田昱城;赵磊;郑作保;斯阳;印霞;刘一涛;俞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4H1/728 | 分类号: | D04H1/728;D04H1/559;D01D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杜亚 |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三明治 结构 纳米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三明治结构的纳米纤维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成,具体步骤如下:
(1)将聚合物先溶解至溶剂,再加入交联剂,充分搅拌得到均相纺丝溶液;
(2)纺丝溶液在特定湿度条件下进行连续静电纺丝得到具有纵向体积密度变化的复合纳米纤维层;
所述在特定湿度条件是指纤维飞行线路的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在10~30%时形成底层,再调整至80~95%形成中间层,最后调整至10~30%形成上层;
(3)将复合纳米纤维层进行交联热处理,得到纳米纤维絮片;
所述纳米纤维絮片具有纵向体积密度变化的底层、中间层和上层结构,所述底层和上层为致密纤维层,所述中间层为蓬松纤维层;所述纳米纤维絮片中的相互接触的纤维之间交联;
所述的致密纤维层的体积密度为30~40mg/cm3;所述蓬松纤维层的体积密度为5~20mg/cm3;
所述纳米纤维絮片的压缩回弹率达90%以上,克罗值为2~4cl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为聚氨酯、聚酰胺、聚乙烯醇、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腈、聚苯乙烯、聚酰亚胺、聚己内酯、芳纶1313、聚砜、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甲酚、二甲基亚砜、甲苯、环己烷、异丁醇、二氯甲烷、乙酸丁酯、乙酸乙酯和氯仿中的一种或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溶液中聚合物的浓度为6~40wt%,交联剂的浓度为0.5~5wt%;所述充分搅拌是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6~24h,搅拌速度为50~500rpm,搅拌温度为20~7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为:电压10~60kV,接收距离5~45cm,灌注速度0.08~10mL/h,纺丝温度15~3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多官能团氮丙啶交联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热处理的条件为:温度70~100℃,时间0.5~1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絮片的厚度为10~25mm;所述的致密纤维层由直径为200~400nm的纤维组成,厚度为2~5mm;所述蓬松纤维层由直径为500~700nm的纤维组成,厚度为8~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61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