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弹性手感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05233.0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4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左镕工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4/30 | 分类号: | C08G64/30;C08G64/02;C09D169/00;C09D7/63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侯柏龙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手感 聚碳酸酯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所述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包含不饱和双键和羟基。本发明提供的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既含有不饱和双键,又含有羟基基团,既可双键氧化自交联固化,也可跟异氰酸酯固化剂交联固化成大分子,因此,本发明的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具有双重固化性能,从而使得该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具有良好的自干性、柔软性、耐水解性、耐候性及低温不凝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及提供一种包含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为原料制备的弹性手感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性手感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是分子两端带有羟基的聚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弹性体、弹性手感漆、合成革等方面。市场上应用弹性手感漆的聚碳酸酯树脂,目前主要以1、6已二醇,1、4丁二醇和乙二醇等二元醇,与小分子碳酸酯和催化剂一起加入反应釜中进行酯交换法生产,制备聚碳酸酯树脂。这些饱和二元醇制备聚碳酸酯树脂的缺点是弹性差、耐候相对弱、凝固点高和硬度高,原因是只存在一种羟基反应官能团与异氰酸酯固化剂固化交联成膜,其上述缺点不利于在弹性手感漆中的应用。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重固化性能的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该聚碳酸酯树脂具有良好的自干性、柔软性、耐水解性、耐候性及低温不凝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包含不饱和双键和羟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既含有不饱和双键,又含有羟基基团,既可双键氧化自交联固化,也可跟异氰酸酯固化剂交联固化成大分子,因此,本发明的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具有双重固化性能,从而使得该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水解性、耐候性及低温不凝固。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具有双重固化性能,从而使得该聚碳酸酯树脂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水解性、耐候性及低温不凝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包括:
(1)将40-60份的碳酸亚丙酯、20-30份的1、4丁二醇、10-20份的3-甲基-1、5-戊二醇、20-40份的丁烯二醇、0.1-0.5份的抗氧化剂和0.02-0.1份的催化剂投入反应釜中,并进行升温;
(2)反应釜物料升温到240-250℃,反应釜精馏柱顶温不高于196℃蒸出反应副产物1、2丙二醇,随着副产物1、2丙二醇蒸出,升高反应釜内温度;
(3)当反应釜内物料温度在250℃进行保温,并开始向反应釜内通氮气,反应时间为20-30小时,待到精馏柱顶温降到190℃时进行减压蒸馏,得到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含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的弹性手感漆,制得的弹性手感漆具有高柔软性和良好的耐候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所述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包含不饱和双键和羟基。既可双键氧化自交联固化,也可羟基跟异氰酸酯固化剂交联固化成大分子,因此,本发明的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具有双重固化性能,从而使得该聚碳酸酯树脂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水解性、耐候性及低温不凝固。
优选地,制备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的原料包括二元醇,所述二元醇包括含不饱和双键的二元醇。
优选地,所述含不饱和双键的二元醇选自丁烯二醇。
优选地,按重量份数计,制备弹性手感漆用聚碳酸酯树脂的原料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左镕工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左镕工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52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