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网联条件下的高速公路协同车辆换道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04593.9 | 申请日: | 2020-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5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林培群;陈晨;黄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967;G08G1/16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陈伟斌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条件下 高速公路 协同 车辆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智能网联条件下的高速公路协同车辆换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公路路段中随机分布的若干车辆进行标记,其中V0是需要进行换道的车辆,V1、V2、V3是协同V0进行换道的车辆,V4和V5并不直接参与协同控制,但V4和V5的运动状态会限制V1和V3的运动轨迹,当V0需要进行换道时,将换道请求传入联网车辆控制中心,联网车辆控制中心获取道路实时交通信息,获取所有车辆的初始状态Si(vi,xi,yi),i=1~5;其中,vi为速度,xi为横向位置,yi为纵向位置;
步骤S2、判断车辆V0是否为联网车辆,若是,则转至步骤S3,若不是,则不进行联网控制;
步骤S3、当车辆V0发出换道请求时,获取需要进行换道的车辆V0的初始状态S0(v0,x0,y0),其中,v0为速度,x0为横向位置,y0为纵向位置;
步骤S4、根据所有联网车辆位置信息,结合已传入联网车辆控制中心的初始状态矢量,确认相关车辆;
步骤S5、根据得到的相关车辆V1~V5初始状态矢量,计算相关车辆V1~V5换道的加速度组合;所述的加速度组合包括纵向加速度和横向加速度;
纵向加速度计算步骤如下:
(5-1)记Δa为车辆速度最小变量,取值范围为[0.01,0.1],a0=0+nΔa,n为自然数,根据约束条件,分别求出a1,a2和a3的相对优化解,如果{a0,a1,a2,a3}是个可行解,由目标函数获得评价指标G+;
(5-2)保持同样的Δa,a0=0-nΔa,根据约束条件,分别求出a1、a2和a3的相对优化解,如果{a0,a1,a2,a3}是个可行解,由目标函数获得评价指标G-;
(5-3)将G+与G-进行比较,将较优值记为G#;
(5-4)将G#与上个最优值进行比较:G*表示最小加权加速度之和,如果G#G*,则G*=G#,否则不改变G*;
(5-5)若还未找到满足要求的方案,返回步骤(5-1)开始循环;
所述目标函数表示为:
其中,g0<<gi(i={1,2,3}),g0和gi均为可变系数;G为加权加速度之和,ai={a0,a1,a2,a3},a0、a1、a2、a3分别对应车辆V0、V1、V2和V3的加速度,和分别表示所有车辆的最大减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目标函数满足以下约束:
v0+tfa0,v1+tfa1,v2+tfa2,v3+tfa3∈[vmin,vmax]
其中,tf表示换道时间,vmin和vmax分别表示车辆的最小和最大速度限值;v0、v1、v2、v3分别表示V0、V1、V2和V3的速度;
约束条件如下:
V1的纵向约束:
V2的纵向约束:
V3的纵向约束:
表示V1受到V4约束时所能取到的最大加速度值,表示V3 受到V5约束时所能取到的最大加速度值,使用两种策略来确定和的值,如下式所示:
其中,y0,y1,y2,y3,y4,y5为变道开始时V0、V1、V2、V3、V4、V5的纵坐标,a0、a1、a2和a3分别对应车辆V0、V1、V2和V3的加速度;L是整个变道过程中车辆的纵向位移,Δl表示最小安全距离,与车速有关;Len(Vi)表示Vi的车长,表示可行的最大加速度;
所述的纵向位移L与换道时间tf根据以下横向运动约束得到:
换道车辆纵向运动约束:
其中d表示车道宽度,L表示换道过程中车辆的纵向位移,y为车辆纵坐标,h(y)为车辆横坐标关于车辆纵坐标的函数,
车辆与车道的倾角为:
其中v0为换道车辆进行车道变换时的初始速度,α和β是待定系数;
根据车辆纵向约束公式和车辆与车道的倾角公式,用三角函数来估算车辆换道所需时间和纵向位移:
当a0≠0,车道变换所需时间tf为:
当a0=0,车道变换所需时间tf为:
纵向位移L为:
根据上述条件计算车辆加速度组合,如果有可行解,则得到相应的动力学参数;如果无解,回到步骤(5-1)寻找新的加速度组合(a0,a1,a2,a3);
步骤S6、采用遍历搜索算法,对于最优加速度组合进行求解;如果遍历未完成就已经找到满足要求的方案,遍历算法提前结束;
步骤S7、相关车辆按照步骤S6计算出来的运动参数进行自动驾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459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