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气烟气潜热回收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04410.3 | 申请日: | 2020-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6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淑荣;孙业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淑荣 |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B01D47/08;B01D53/18;B01D53/79;B01D3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马金华 |
| 地址: | 26402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气 烟气 潜热 回收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节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天然气烟气潜热回收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侧中部开设有烟气净化腔,烟气净化腔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换热腔,烟气净化腔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开设有排烟喷淋腔和进烟回水腔,烟气净化腔的中部安装有导热网板,导热网板的外侧周向分布安装有多个外端延伸至环形换热腔内的导热杆,导热网板的上侧中间设有上转管,机体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上转管旋转的第一电机,导热网板的下侧中间设有下转轴,机体的底部设有用于驱动下转轴旋转的第二电机,烟气净化腔内的上转管和下转轴上还分别安装有上扰动组件和下扰动组件。本发明能够对天然气烟气余热进行充分回收以及净化,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天然气烟气潜热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实施的煤改气措施明显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我国天然气储量少、对外依存度高,能源价格高,使用天然气运营成本高。
翅片式换热器是气体与液体热交换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设备。它通过在普通的基管上加装翅片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基管可以用钢管、不锈钢管、铜管等。翅片也可以用钢带、不锈钢带、铜带、铝带等。
燃气空调是一种稳定的燃气消耗设备,用户高峰期在夏季,城市电力和燃气要求的峰谷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所以燃气空调不仅能够削减电力高峰负荷,减少电力投资,亦能对燃气起到填谷的作用,提高燃气管网的利用率,降低燃气成本,促进燃气工程的有利发展。但烟气排烟温度较高,达到220-230℃,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能够对天然气烟气余热进行充分回收以及净化的潜热回收设备,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气烟气潜热回收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然气烟气潜热回收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侧中部开设有烟气净化腔,烟气净化腔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换热腔,所述烟气净化腔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开设有排烟喷淋腔和进烟回水腔,所述烟气净化腔的中部安装有导热网板,导热网板的外侧周向分布安装有多个外端延伸至环形换热腔内的导热杆,所述导热网板的上侧中间设有上转管,机体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上转管旋转的第一电机,所述导热网板的下侧中间设有下转轴,机体的底部设有用于驱动下转轴旋转的第二电机,所述烟气净化腔内的上转管和下转轴上还分别安装有上扰动组件和下扰动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烟气净化腔和环形换热腔的结构设置,在烟气从进烟口通入后,通过导热网板和导热杆配合具有较佳的余热利用效果,并将热量换热到环形换热腔内腔的水体中;通过第一电机定时带动上转管旋转,利于上扰动组件对导热网板的上侧空间进行扰流以及刮污;通过第二电机定时带动下转轴旋转,利于下扰动组件对导热网板的下侧空间进行扰流以及刮污;
2)通过提升泵工作,可将进烟回水腔内的水体通过喷淋输送管进行提升,并向上转管输送,最后从喷淋管下侧的雾化喷头喷出,具有对烟气净化腔上端排出烟气的喷淋净化作用,使得从排烟口排出的烟气被充分处理;在上转管旋转时,进一步提升雾化喷头和喷淋管的喷淋净化效果;喷淋净化的水体在通过烟气净化腔流到进烟回水腔内时,具有对烟气净化腔腔壁和导热网板的清污作用,保证了换热的性能稳定;通过进烟回水腔内设置的过滤板利于对水体过滤,便于重复利用;进烟回水腔内设置的换热盘管,具有进一步的余热利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扰动组件部分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淋管部分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淑荣,未经张淑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44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