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儿童防龋牙膏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02253.2 | 申请日: | 2020-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9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付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爱睿康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8/81 | 分类号: | A61K8/81;A61K8/64;A61K8/49;A61K8/46;A61K8/24;A61K8/25;A61K8/29;A61K8/34;A61P1/02;A61Q1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苟铭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南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童 防龋 牙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儿童防龋牙膏及制备工艺,包括以重量份计的如下原料:甘油1‑5%、聚乙二醇‑8 30‑70%、生物活性玻璃1‑10%、酪蛋白磷酸肽1‑5%、二氧化硅15‑20%、卡波姆0.5‑8%、二氧化钛1‑10%、乙酰磺胺酸钾0.1‑2%、香精0.1‑1%、月桂醇硫酸酯钠0.5‑8%。本发明制得的防龋牙膏采用生物活性玻璃替代氟化物,对牙体组织进行再矿化从而达到防止龋坏的效果。生物活性玻璃遇水可以有效释放钙离子和磷离子,而酪蛋白磷酸肽具有吸附钙离子,作为模板调控矿化的作用。通过酪蛋白磷酸肽与生物活性玻璃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在牙体表面诱导生成羟基磷灰石。另外,整个配方中的原材料安全无氟,有效解决了传统防龋材料氟化物对儿童身体造成的损害,尤其避免了8岁前儿童摄入过量氟导致氟斑牙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防龋牙膏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制得的防龋牙膏。
背景技术
现代学者在描述菌斑与龋齿的关系时指出:“菌斑与龋齿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菌斑量多者患龋病率也较高。菌斑中细菌种类不同,吸附在牙齿的不同部位,结果都引起各个部位的龋坏。平滑面龋与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有关;根面内菌斑中的链球菌和丝状菌有关;裂沟区的细菌75%~95%是链球菌,尤以血型链球菌为多。关于变形链球菌致龋的动物实验证明:从龋齿损害中分离出变形链球菌,接种到纯培养的动物牙齿上可致龋坏,并能再次从龋坏中分离出变形链球菌。
人出生后6~7个月乳牙开始萌出,3~6岁完成乳牙列发育,即6个月~6岁是乳牙列阶段。6~12岁是混合牙列阶段,乳牙脱落,恒牙依次萌出,一直到全部乳牙被替换完毕。这一阶段,口腔内既有乳牙,也有恒牙,是儿童颌骨和牙弓主要生长发育期,也是恒牙颌建立的关键时期。而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0%,全国12岁学生恒牙平均患龋率28.9%,乳牙患龋率的概率是恒牙的2倍多。与恒牙龋蚀相比,乳牙龋蚀具有发病早、范围广、发展速度快、自觉症状不明显等特点。乳牙易患龋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儿童每天进食甜食的次数和口腔清洁的力度。白天,儿童频繁进食,且饮食多为软质食物,粘稠性强,含糖量高,构成细菌肥沃的土壤,容易形成菌斑,大量细菌摄入唾液中的糖,分解糖产酸,进食后唾液酸性增加,多次进食使唾液长时间处于酸性状态,较一次进食等量食物更容易患上龋齿。儿童的睡眠时间长,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少,自洁作用差,有利于细菌繁殖,增加患龋机会。由此可见,儿童白昼的口腔环境和夜间的口腔环境有很大的区别,夜间的口腔更容易引起口腔疾病。
目前的儿童牙膏基本都是添加了氟化物来进行牙体再矿化,从而达到防蛀的效果。过量摄入氟化物对人体有诸多危害,儿童由于吞咽功能发育不完全,更容易在刷牙的时候吞下牙膏。另外,过量摄入氟会与人体中的钙离子作用,引起钙流失,也会形成氟斑牙,使牙齿变脆。2~12岁正式儿童补充钙元素的时期,钙缺失会造成身体发育不好。
鉴于上述不足,一种无氟防龋的儿童牙膏是本行业急需的。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分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牙膏配方,可以在刷牙的时候有效地释放钙离子,磷离子等活性因子,与酪蛋白磷酸肽协同作用沉积在牙体,从而安全高效地进行牙体再矿化,达到防龋的效果。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手段实现的:
一种儿童防龋牙膏,包括生物活性玻璃和酪蛋白磷酸肽。
进一步的,该牙膏还包括甘油、二氧化硅、卡波姆、二氧化钛、乙酰磺胺酸钾、香精、月桂醇硫酸酯钠、聚乙二醇-8。
进一步的,各原料占牙膏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甘油1-5%、生物活性玻璃1-10%、酪蛋白磷酸肽1-5%、二氧化硅15-20%、卡波姆0.5-8%、二氧化钛1-10%、乙酰磺胺酸钾0.1-2%、香精0.1-1%、月桂醇硫酸酯钠0.5-8%、余量为聚乙二醇-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爱睿康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爱睿康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22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